散文《发展避灾农业、破解干旱难题》
作者:高新文
地处吉林省西北部的大安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大安市农业的灾害主要是早灾,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从近些年看,干旱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旱灾已是农业生产中不能回避的自然灾害了,尤其是2007年,大安市连续遭受历史罕见的风灾、雹灾和伏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也给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在大旱之年,通过深入调研和静心思考,总结岀的经验教训和有益启示是:同样遭受特大旱灾,普通种植业减产五成以上,甚至有的地块绝收,但井灌农业旱涝保收、水田旱涝保收、烤烟旱涝保收、棚模经济旱涝保收、棉花旱涝保收、畜牧业旱涝保收、外岀务工和经商旱涝保收。
事实证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变对抗性农业生产为适应性农业开发,大力发展避灾农业,最大限度地弱化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弱化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发展避灾农业方面,大安市的做法是立足“十年九旱”的实际,因“旱”制宜,从“旱”破题,大力发展避灾农业,规避干旱风险,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一是大力发展井灌农业。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做到合理布局,一年四季不停,不断增加井灌面积,增强农业抗旱保收能力。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进程。坚持把农田打井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农业发展资金、支农资金、抗旱资金,新增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土地整理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公路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养殖业,解决农业生产当务之急和长远发展问题。
二是大力开发水田。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发展水稻生产,实现以稻治旱、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以稻治贫、以稻致富。
三是大力发展棚模经济。温室大棚、阳光大棚、拱棚、地膜等棚模生产,不但是避灾农业,而且集约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坚持把发展棚模经济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努力方向,本着集中开发、连片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组织和动员农民进一步扩大蔬菜、西甜瓜、葡萄等大棚生产面积和粘玉米、烤烟等地膜复盖面积,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真正形成百公里棚模经济发展带,做到官领民富、官带民富、官帮民富、官促民富、“官逼民富”。
四是大力发展棉花产业。大安市种植棉花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发展棉花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旱涝保收的富民产业。支持和鼓励农民积极发展棉花产业,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特别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棉花产业加快健康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深入实施牧业富市战略,坚持做到“六畜兴旺、六业并举”,不断提升畜牧业的总量、质量、层次和比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效益好的肉鸡产业。
正是由于发展避灾农业,在2007年遭受多年不遇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2280元。
注:此稿写于2008年3月20日,修改定稿于202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