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燕
“是啊,它开在南方。”
“想起我孤独走过的六载开着木棉花的春天。”
我是一个矛盾的人,既喜欢安于现状,又喜欢流浪远方。这样性格,驱使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做一次较长时间的旅行。最美的木棉花,在我的记忆里,是开在岭南的春天。
人是靠记忆活着的,的确如此。在我年岁逐渐增长的过程中,我愈发发现记忆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宝藏,那是一个挖掘不完的源泉。只要拧开水龙头,记忆里的人和事,还有走过的路,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带给我们对生命回味的感受。
打开了手机相册,真的找出了几张当年拍的木棉花的相片。它开在遥远的南方。一个有渔女雕像的三线城市,就像一座里程碑,长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一生,真正深刻的记忆,其实并不多,有些模糊的记忆都是后来通过回忆恢复的。而深刻在记忆里的地方和人与事,是鲜活的,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它都是自然清新的。
那些年的每个木棉花开的春天,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城中北山古村厚重的文化底蕴。岖岖拐拐的城中乡间路,沿路都是小商贩,各种新鲜蔬菜和南方水果,煲汤药材等等在这里都可以买到。早市更是繁华,渔民送来的新鲜海鲜欢跃地在鱼档争相跳跃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海蛏子或其他贝类滋一脸海水,还有很多说不上名的南方蔬菜青翠欲滴的嫩极了。每天孩子上学后我就一个人穿插于此把一天的菜品购全,然后悠悠的欣赏着各家院墙上爬满的三角梅,菠萝蜜沉甸甸挂满树杈,还有沁鼻的九里香让人心旷神怡。出了北山古村就是公园,有很多棵木棉树正开满木棉花,很多时候我会驻足停留在这开满妖艳橙红色的树下呆呆的仰望,忘了阳光的刺眼,忘了客居他乡的惆怅,忘了自己究竟在何方…
也许,我想要忆起的并不是这满树妖艳的木棉花,而是那个关于似若桃花源的城中古村落。而恰巧,木棉花点缀了我对那些年的记忆。也许是我的内心渴望着拥有一处这样的远离尘世喧嚣的桃花源,所以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过于关注。
星期天带着女儿绕着村庄走一圈。会遇见一些远道而来,和我一样寻觅古朴之风的人。因这里有从古院传出的阵阵古韵琴声,还有开满各种名贵鲜花的花店,有爵士厅,旧物仓,还有粤剧场。北山祠堂云朵开的孤品书店,村民自办的醒狮队,每年清明节路两旁排满的烤乳猪(南方人极为注重清明节,他们称为‘拜山’)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所以游人不断,当月亮升起时女儿会拿出长笛吹起《我心永恒》,每当想起这些,时间就仿佛凝固在那个阶段,不想醒来……
而今,一提起木棉花,我最先想到了那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中古村。
“木棉花开了。”
“是啊,又一年了。”
“真想,再回到那个开着木棉花的村落。”
“记忆中,日日都能见着呢。”
不褪色的世外桃源,每一个角落流淌出的都是宁静。我是喜欢宁静的人,能刻在记忆上的东西,一定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与千千万万人相遇,留在我们心上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就像是南方,到处都盛开着木棉花,而属于我的木棉,已深埋心底。
舒婷有一首《致橡树》,里面记忆最深刻的句子就是:“我必须是你身边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曾经凭借这首诗的描绘去想象木棉的样子,孤陋寡闻的我无法想到,去了南方才晓得它居然开出如此绚丽的花朵。它的花瓣大片大片的在天空晕染开来,极尽张扬之势,一支一支绝色倾城。那是一个国度,一怀忧伤,一次醒不了又梦不深的魂牵梦绕。
木棉花的美丽赋予春天细雨的幽暗,缠绵而修长,娇娆明媚的使人窒息。
我偷偷费力的摘取了十几朵拿回家,洗净用它煲了鸽子汤,甘甜而不腻,香滑而爽口,木棉花祛湿解渴,还可以与香茶煎服。可观赏、可入药,是春天赐予人类最美的礼物。
木棉花很美,不染风尘,那些世事纷争打扰不了它们,它们将喧嚣隐忍成沉默的哀伤。将娇娆的绚丽掩饰成了橙红色、粉白色的贞静。一切远离了现实琐碎,变得不再那么尖刻,像极了彼时的我。小路深深,深入每一个隐秘缠绵的故事里,不能深究。那些细枝末节是绽放在沧桑俗尘中的花瓣,一层一层开放,又一层一层落败,轻轻一点碰触,便飘落成为满地灰烬。
隐忍和娇娆是木棉花的性格,我亦如此……
终有一天,我会独自背着相机,再走一遍曾经走过的路线。尤其是要在春天,站在木棉树下,听听自己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看法,以及木棉花开时剥离自己的声音。作者简介 : 武春燕,笔名修蝉。山西汾阳人。汾阳诗词协会会员,山西省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习惯于自己走路,靠自己闯关,为自己打伞。酒业酿造间隙偷得些许诗韵文情酿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