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辈出在邯郸》
文/山里布衣
在冀中平原的腹地,有一座文化灿烂,英雄辈出的城市———邯郸。
她是一座3100多年没有更过名的响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战国七雄的“轴心国”。不仅诞生了2000多个成语,而且传扬至今且蜚声海外的故事也数不胜数。更拨人心弦,如雷贯耳,智勇盖世,荡平六国,结束诸候割据,令天下英雄入彀,开封建社会的先河,创建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实行百代效仿的“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辙(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筑建千古第一工程——万里长城,开凿兴修旷世永恒第一水利工程——灵渠,建立过不容抹灭,不朽丰功伟绩,九五至尊,众口铄金的赢政,第一次使用“皇帝”称号的秦始皇,竟诞生在邯郸。
莫要说邯郸有那么厚重丰富,如明珠耀眼的历史文化,会使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单是千古第一帝——赢政是邯郸人,这座城市的烙印,就会深深地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坎上。这大概就是今天所说的“名人效应”吧。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负荊请罪将相和”、“黄粱一梦笑孺生”、“邯郸学步不会走”为突出代表的说不尽道不完,脍醉人口,阳光流畅,哲理深刻,春晖登台,影响深远的典籍精湛文化,在邯郸那可是双眸满乾坤,浸彻身心,俯仰皆是(拾),飘溢流辉,金闪银耀于坤舆寥苍之间。
历史的尘埃不知道隐没了多少志士仁人,时空的长廊也数不清迷失了多少将相王候。但是,九鼎大吕,垂范百世,万世之表,显赫耀眼的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王翦等人的名字,他们的风骨与他们的“言、德、功”,至今还十分鲜活地,有血有肉地活在人们的心里。
自然,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里,也少不了很善长“纸上谈兵”的“白脸英雄”赵括的“大名”。赵括的“事迹”,应该说是“害在当代”,“利在千秋”。赵括指挥下的当代兵将,数十万人死于他的愚蠢顽固,目不识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的胡指乱挥。坑害了赵国,葬送了燕赵儿女的前程,使国强民富的赵国,仅“长平”一战,便如“开膛破肚”一般大伤元气,从此一厥不振。赵括这个名字,真乃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
在他犯下“天大罪过”的公元前260年5月~10月,到如今的近2300年时间里,也说不清楚警告提醒过多少人,不能也不要像赵括一样,只有“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功夫”,而无实际工作的能力与见识,招致祸国殃民,把好端端一个国度,崩溃到灭亡的边缘,把勤劳勇敢,富庶善良的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警示过无数英雄豪杰和文人布衣,要做实际工作的巨人,莫要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侏儒”。
要说“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则可是名幅其实,当之无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