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频非藉雁,心通自灵犀 110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人与人最美的距离
不是鸿雁频书
而是心有灵犀
人与人最远的距离
不是迢迢万里
而是心死槁木
走过荒碛,便入绿洲
穿过乌云,便迎虹霓
心和心最近的距离
不是人约黄昏
而是灵魂归依
心和心最远的距离
不是天涯海角
而是同室操逆
淌过青涩,遍野芳华
征绝川河,望涯无际
天与地最远的距离
一蓑风雨
山与水最近的距离
流风凄楚
云和鹜最亲的距离
长空比翼
星和月最美的距离
潋滟同衢
感恩生命里道法自然
豁然通彻中天人合一
感恩征途上有你相助
灵魂交响中念兹在兹
这是人类的传奇
这是乾坤的乐符
这是时空的点缀
这是心性的悟语
漫天流萤星雨
映红万家几许
生命不再孤寂
灵魂彼此皈依
大爱无疆志心有愿
碧云翻卷友情漫途
星河扬帆彼此共渡
万众同德以道作楫

逆帆远舟客,掩卷怜春伤
110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杳杳陵含香
皎皎月满窗
逆帆远舟客
掩卷怜春伤
泣笛为谁响
题叶漂君乡
了了抒心意
字字尽沧桑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天下文人的真正使命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为往圣继绝学,传道受业解惑也。虽言名利最为浮世重,然富贵浮云悟者抛,在苟日之新中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学而习之为人生之悦,孔子之学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然而人皆有惰性,若无意志驱使则难以致远翔高,十年寒窗尺冰学问乃三冬之蓄,而非朝夕间一日之功,故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尘世之人,立志造福天下易,终生践行初心而横扫天下难!骐骥一跃易,驽马千里难!志是什么?《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由心而发的气力,虽称谓志气但依然源于心念,而心念恒定的基础是自信!心念自信之后就是信念。故而人之一切活动源于自信与失去自信。信心之确立又源于学问深厚,故而方显厚积薄发之功效,腹有诗书方能大气磅礴欲罢不能,人有自信方能气吞山河所立卓尔,此谓克勤克俭于邦家,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在峰巅伫久,当有云顶之寒,不入虎穴之深,焉得虎子之情。自诗云:衙寒别径垂星花,云怀藏月羞朝霞,言涛千史方知倦,非逸后庭秦淮家!逢君樽缘当自醉?谁言遥伴逐天涯?信使臣梦谨无过,漫闻夜书哀哀札!生命的升华就是一次次落入迷芒,又一次次走出彷徨,骞骞跋涉中找准生命的方向,在立己达人中完成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若以孔圣所立标杆,三十而能立家、立业、立功、立言者当世尚凤毛麟角矣,四十而能洞察天下人生不惑者又有几人?非是古人聪明智达,试想浅薄的意志与摇摆的信念又何以托起十年寒窗之苦呢?粉身碎骨而浑然无畏者,乃正是志士仁人矣。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生命的修行就是从有为而到无为,虚是生命修行的方向,静是生命修行的基础!诸葛先生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光阴荏苒,变化云为,作为行色匆匆的人间过客,我们终生孜孜以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因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