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花雨缤,追远祖德馨1108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清明时节雨泪发,德馨祖考缤纷花。
风卷残英绕荒冢,云墨披枝泣寒鸦。
揖拜焚香通冥界,长跪稽首叩天涯。
慎终追远千古事,敢问谁人可作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雨纷纷,慎终追远,祭祖仕勤,民德归厚,大孝务本,子孙尚德,何祖不欣? 德者,本也,德乃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翠华旗光摇汉苑,白玉管响彻唐宫,汉唐盛世乃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典雅之笔,“以德配天”乃千百年来东方文明的思想基石。人生在世不过三项功利,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为后人立下道德规范,此谓道德建设;立功就是建立功业,此为王道政治;立言,就是将道德实践升华为文字,教育后人,此为文化建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道与德,犹如树之本末,道之根源德之物繁。自古德与道两者之间关联密切难舍难分。"道"是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德"就是依"道"而行的所有收获!故德者得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为对厚德载物另类诠释。对于人间功利,一般来讲"德"为无形之得,而得为有形之得,厚德载物就是无形之德化为有形之得的过程!德化之得让我们物质繁华丰衣足食,但人们的幸福体验,并非来自物质之"得",而是来自精神之"德"。"德"令我们精神饱满、内心充实。

祖茔青塚古,德风绵绵长。我们皆秉先德之气而化,秉先德之荫而生,敬拜祖宗之恩乃人之常情。羊有跪乳,人有灵守,皆为德征之现。"德"之缺失,导致"得与德"之间阴阳失衡。因为人生的压力大多来自世事难测,且人生的烦恼大多来自欲壑难平,所以生命需要用"德"心来抚慰。在"德"心与"得"物之间,谁主谁次我们必须有正确选择,在立业上自强不息,在立言上金声玉振,而在立德上馨名播远!
长河无言东流逝,夕阳几度化德风。中华民族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朝及诸子百家,从秦汉王朝到唐宋元明清,五千年文明之旅,弘道扬德代代相传。《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古人生方向,往往由掌握大学之道的"明明德"者最为正确。我们知道在烽火中的牺牲者,大多是顺火而逃造成的。正确决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之"德"当中,随波逐流者顺火亡身,逆火而上者逃出生天。鱼逆水而上,鸟逆云而行,马逆风而驰,人往高处攀登,世间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知难而进、逆水行舟、溯流而上!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古文明东土邦有邦德,家有家训,行有行规!德者得也,人类社会其实都是在阴德与阳得之间寻找平衡!德亦胜得,得亦由德,宅心仁厚方能载物之得!自古以来德薄而福大、力小而物重、智浅而权贵,德不配位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例子不胜枚举。故以德治国、以德齐家、以德修身古来如此!"得"为物质之丰饶无比, "德"是精神之厚蓄美达。有形之美易被岁月侵蚀,而精神之美却恒久如春。每逢清明,后人折柳追思,香火尚飨,逝者生前之德,必将光昭日月,福泽万代子孙。又是清明节芳,奈何天泪茫茫,自古生死离别,孝心洞穿阴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多情常被无情恼,几曲相思各断肠 110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疏雨山重云作裳
风徐波碧任帆扬
花红柳绿寄何处
春意莺啼临小窗
江畔黄昏值万芳
林峦香径错斜阳
多情常被无情恼
几曲相思各断肠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黄昏荫藤,林径山行,暮游寒春,飘恍若梦,佛山香清,斑斑痕浓,横柯上蔽,雪染梨崚。黄昏闲暇之时,我喜欢独自在山峦峰巅间辽观落日余晖,目送夕阳空坠,身感谷寒漫侵。为在山景中觅寻灵感,在香林中妙悟自然,悠自生出一汪境界,人与苍天合并,神与自然一体,若大观真正的天地之美,一切风景也许并非来自色彩或者形象,而是品味于心灵辉煌下的脉脉含情。
佛山梅园早谢,而山麓这片梨花尚未开放,幽幽青径,远火明灭,行林深处,似闻梨香。眼前的这片旖旎山林,多少年来曾为我供奉过多少灵感素材,从寒日梅花,到春雨梨花,到秋果压枝,每次从此走过之后,皆是满腹经纶,写出诗文华章,无意中写尽生命风彩!记得一首歌名曰《梨花又开放》对我触动极大,歌辞大约是:“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摇摇洁白的梨枝,花雨漫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重返了故乡,梨花又开放,找到了我的梦,我一腔衷肠,小村一切都依然,树下空荡荡,开满梨花的树下,纺车不再响”…歌词带来的时空感常令我们泪如天泉,生命之水犹如川江东逝,流动的是岁月,淘荡的是泥沙,沉淀的是金子,显光的是灵魂!如是心念无杂,走在云暮山城之中,林苑、山湖、河泉皆化为良辰美景下的天堂风光。

云烟俱净,山霞共色,轻轻地送夕辉落尽,人却临涯而止,闻鸟鸣巢,观莲穷碧,荡泉映耳,闻城夜语…目行心感之处,情由景生,景由情融,人若画中行,思若画中生,清清灵灵,悠悠冥冥。 有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寒春立于夜色阑珊,复得览山阅湖,昔人誉之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若无心住,景又何生?苦难未尽,甘甜何出?福祸相依,尔我共晖,大千世界,万物之行,如寒雁过潭,不留其影,只闻其声。
范公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乐乎?与他人乐乎?尘风多清寒,归路夜孤寂!人生之境尤如暮春梨色,可赏而不可从,可羡而不可及,惟愿丹心佐伴一枝梨花随雨风落而去。当我们徜徉在纷纷扬扬梨花漫溢的时节里,也许自己永远看不清自己!除非超越自己去回首反观,否则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矣。所以自古圣贤先修练自己的高度,而后方能大观天下!王安石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而修炼灵魂高度就是梨花带雨般去透视内在的灵动!去修炼文化精神修养!让文化与灵魂沟通着,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灵魂的质跨!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孔子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做人积极标准。“成己达人,成人之美”不仅仅是与人为善之道,亦乃是宇宙生存之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阳光、雨露、山川、草木,世界万物都在无私奉献着,这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精神,漫观梨花枝上的清清细雨,它滋润的是梨花烂漫,但绽放出的璀璨色彩却缤纷着整个世界。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