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说
文/鲁宁
时下为诗,选自由,选仿古,选禅意,选民歌体……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立题各异,却殊途同归,因为都是诗。
先说自由诗,即自由体,这是“五.四”后由西方而来,寿愈百年,却青春一片。自由体之美,就是自由,无章法之限制,就像竹筒倒豆子,将所想所感一股脑儿倒出来,无可保留,且淋漓尽致。所以,初学者,多以自由体导入,也不见心累。
至于仿古诗,说的牵强一些,这里专指仿古人成分而起始成句,比如五言,七绝,七律,或是仿宋体的词一类。但这些东西,要有你自己很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比如对仗,押韵,包括每一个字,都找源头,且统篇谋局相近,受限范围大,所以初学者很累,也较被动。所以去读唐诗宋词,百读不厌,在那儿去寻找答案,倒是捷径。
而禅意体,这里代指参悟,或修行类的一体了。比方禅坐,以长期修行而取人间之静界,还不似道家而超灵入仙。找取把握度,恐怕也是冰冻三尺而非一日之寒,皆非易事。可能还包括当下时行的所谓“意象”等吧。
至于民歌体,这个应比较好理解,就像民歌一样,包括以俚语,及比较好懂的方言,结合当地实际,而以说唱体形式,而找取写作方向,当然也包括灵感,悟性,及其个人的裁剪水平。比如唐代刘禹锡,到了蜀地,就能结合当地民歌,而写出自己的形式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有清新的文字,较洗练。至于个人,精神上也是个享受。可以说不是贵族,而胜似贵族,自说自话,舍你有谁?
写诗吧,学诗,无论你使用哪种体,哪种形式……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于2024.04.07(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