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兴平南位中学上学的日子
冯家才
1976年刚过正月十五日,正月十六日我和冯永堂去南位高中报名,当天阳光普照,万里无云,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是我们两个吃过早饭后就急忙地去报名。南位中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原来是兴平东北塬上的最高学府,多少年来为三个乡镇培养了许多人才,1975年根据形势的需要由于千村搬至当时南位乡的住地南位村村东。
主要招收南位公社所属的各大队学生。南位中学的所在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它的东南是闻名中外的茂陵博物馆,馆内十七件大型石雕反映了西汉的雕刻艺术成果,它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西汉王朝的辉煌历史,而汉武帝刘彻的陵是西汉皇陵中最大的,它显示了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强盛。大将军卫青的墓如雄伟的庐山,表现了卫青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汉馬功劳,而霍去病的墓如祁连山,表现了他的軍功如巍巍青山,永诏后人。还有西汉大儒董仲舒住的策村,他提出的三策对西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更有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住的史策,司马迁的《史记》不但在中国的历史,文学反响很大,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巨大的影响。正由于南位中学位于这样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的范围里,因此南位中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航天科技人才,当然还有不少的厅,局级干部,他们为南位中学增了光,同时也是南位中学的骄傲。南位中学的大门两傍,分别栽着两棵高大的松树和柳树,柳树的树冠较大,随风飘舞,柳树在关中的大地上最容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人们常说的有心插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说明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希望,希望他们象柳树一样,无论在平川高原还是在山谷峻岭都成扎根成长,成为栋梁之材。在学校里边挂有一块鲜亮的校牌,白底黑字,上书,兴平县南位中学。走进校门,我和永堂来到同学分班名单,名单前围了许多同学,经查找我和永堂都分在高一,一班,于是我俩前往教室报名,当我俩走过第一个教室时,有两个老师正在议论着,其中一个穿着兰上衣的老师说:“今年,怎么搞的,给我班以满分些低个子”,有一个大个子老师看我俩人过来说:“这不是两个大个子”这时,穿兰衣服的老师说:“这两个还差不多”。当我俩走进教室时,教室己来了许多同学,我俩找了个空位子也座下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穿兰衣服的老师来到教室,这时我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边志奎老师,因为在分班名册上有各班主任名字,他大约四十岁左右,不苟言笑,他走进来以来说:“还没有报名的同学现在到老师房子报名”,于是我和没报名的同学一起来到的房子,房子是由教室隔出一小间,房子非常简陋,只有一桌办公桌和一个单人床,我们依次报了名,学费是15元,当我从房子出来时,我心想高中的学费怎么这么貴?我们在小学,中学上学时,学费都是1元,最多3元。过了一会儿,边老师叫了几个学生代表开会,大约十几分钟后,他来到教室宣布了班干部名单:团支部书记张建位,班长,冯志勇,副班长,边鹏辉,学习委员董秀芹,劳动委员董文沛,生活委员冯家才,文体委员,杨志科,大家来自各个学校,要团结一致,好好学习,不要打架骂仗,更不能结帮拉派,如果发现那个不好学习,天天上课捣乱,那么我就一定要把这害群之马清除出去。他讲话言简意赅,声音宏亮,整个讲话时一字一板,非常严肃。后来我们班干部进行了分工,我主要抓同学的生活卫生,负责组织打扫教室内外卫生。后来我了解到,我们班共有64名同学,分别来自,定周学校,茂陵学校,留位学校和原南位中学的初中部分同学,大部分都是南位公社所属各大队的学生,除此之外也有个别店张,西吴公社同学。从此以后,我就正式开始了高中学习生活。由于边老师管理严格,同学们尊守纪律,在高中阶段我们班没有出现一次同学打架事件,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那个时候同学还比较传统,男女同学基夲不说话,座位都是男同学和男同学座,女同学和同学座,就是在路上男女两个同学走路都是一个走路北边,一个走路南边,直至到村庄都不说一句话,象陌生人一样,因此就更没有男女同学谈恋爱的事情了。我们的政治老师是边志奎,他讲课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特别他讲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人终生难忘,对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边老师还是当时兴平政治复习材料的编辑人,他多年参加陕西省高考政治评卷,虽然他的许多学生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职位,但是边老师从不宣耀,而是低调做人,他把教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做为他的终生目标,因此他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学校书记,还是退休,他教过的学生对他都很尊重,他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人。我们的语文老师是陈玉芳,她中上个子,穿着时尚。讲课认真,特别是对一个同学能因材施教,第一学期我语文考试全班最高,考了95分,发卷子前,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真对我作文的错别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她说:“一篇作文不但要立意高,中心思想明确,語言通顺,而且在字,词,句上要严格掌握,使其运用得当,确切,特别是不能出现错别字,这样文章才能生动感人,对人有启迪作用”。我认真听她讲的每一句话,在过后的作文中就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陈老师音乐知识丰富,音色很好,她还教我们唱歌,象巜洪湖水浪打浪》,巜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她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她那优美的歌声好象还回荡在我们的耳傍……我们班的物理老师是翟孝荣,他中等个子,他的第一节课讲的是《墨子》,他把墨子的一生讲的很全面,语言很生动,虽然己过去许多年了,但他当年讲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有的同学说,他就从这一刻爱上了物理,使他学物理更有信心了,他讲课声音宏亮,逻辑性强,受到学生们的称赞。另外,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张炳君,他是个大个子,我和永堂第一次来校时见到边老师和他说话,他是二班的班主任。化学老师是张宏勋,卫生老师赵淸涛,体育老师史景崇。

我们班的学生分为走读生和住宿生两种,我们较近处村子的同学都是走读生,回家吃饭,回家住宿,有一天早晨吃过中午饭,我刚从家来到学校,当走过教导主任程从绒的房子时,他刚出门把我叫住,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后说;“你给咱学校把铃打上,行吗?”我回答:“行”,于是我每天早早的就来到学校帮学校打铃,上课时把钟表放在我的课桌前,每到下课时,我就按时打铃,这样整整打了一个学期。
当时大部分学生穿的都朴素,不是兰衣服就是黄衣服,颜色单调,只有茂陵学校来的学生穿的比较时尚,这可能与他们与咸阳交界有关,他们穿着紧跟时代感,特别是女同学穿的光显亮丽,别具一格。有一个星期日,我在村南的南岸子渠岸上拨猪草,天空突然下着小雨,我也准备回家,这时从小路上来了两个女孩,穿着红衣服,打着红雨伞,路两旁的小麦正在茁壮成长,从远处看就象一幅风景画,等她们走近时,我看了一下,发现是我班的张翠歌和张雪云,当时她们俩个子一样高,脸型上也有点思象,我们班的同学都认为她们是姐妹俩,走近时,我们互相打了个招呼,我也提着担笼回家了。我们班同学在边老师的管理下,虽然由于当时的环境差,条件落后,教室的墙就是水泥和砖砌成的,没有粉刷,有的地方还有缝隙,天下雨时,里边还有点冷,但是同学们上课都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但是大家学习的劲头始终没有松懈,因此后来在高考中,当年文科的录取率是百分之一,理科是百之五,我们班先后有九名同学分别考上了大学和高中专,有的同学还当上了厅,局级和地,师干部,这与当年班上学习氛围浓厚是分不开的。这年的三月份,学校举行了歌咏大比赛,我们班参加的歌曲是毛主席的巜七律,长征》,由陈玉芳老师全程指导,我们进行了独唱和合唱,我在歌曲开始还进行了朗诵,整个比赛中,大家声音宏亮,层次分明,唱出了红军在艰难困苦下,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演唱完毕,全校同学热烈鼓掌,在评比中,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在当年的五一劳动节时,学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运动会,陈玉芳老师负责广播宣传工作,由于我经常参加班上诗歌朗诵和到学校大会上代表高一级同学发言,陈老师就叫我当大会的广播员,我当时由于胆怯就没有答应,陈老师反复给我做工作,并说刚开始广播有些害怕,播过几次就不害怕了,我当时有些自卑,缺乏自信心,始终没有答应,最后边百和同学当了播音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况,还是自己不自信,不敢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己从小就喜欢朗诵,也经常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夏青的朗诵,并还专门朗诵过唐诗,但是到真正用的时候还是有些畏手畏脚,出不了二帘子,上不了台,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虽然我参加一次广播也不一定就在朗诵和广播语言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但其码是一种偿试和锻炼。整个运动会中我也写了许多新闻报道和诗歌并参加了个人比赛和接力赛跑,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在运动会篮球的比赛中,张建位,冯志勇,边鹏辉,杨志科,董文沛等同学积极奔跑,传球,运球,投篮命中率较高,每进去一个球,我们班的啦啦队热烈鼓掌,把比赛掀向高潮,由于同学们齐心协力,积极比赛,因而各项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们在比赛中的呐喊声,奔跑声,加油声还仿佛在耳边,恰同学少年真是朝气蓬勃,幸福无比。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不幸去世,全国人民都举行悼念活动,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在南位公社吊唁厅举行了悼念活动,我就同学们参加悼念活动写了一篇通訊报道,学校田宝渊书记看后觉得写的很好,于是,以后老师们开会每次都叫我去听,我问田书记:“你们老师开会,我听啥呢?”田书记说:“你也好好听听,好好学习一下”,就这样我很长时间都和老师一起开会学习,直到这学期结束。到了第二年,我们升到高中二年级,我们的语文老师是韩仲老师,他教学特别严格,第一次作文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我记得当时是写了几首诗,他把我叫台上当场进行了批评,说诗没有新意,只是字写的较好罢了,我拿作文夲后认真地看了他的评语,觉得自己的诗没有写好,于是我回家后找了几夲如何写好诗歌的书,认真地学习起来,这样以来,第二次作文就有了一定的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的物理老师是赵兴民,他博闻强记,讲课时从不拿书和教案,但他把物理的概念和公式都记的淸清楚楚,特别是他不用任何教具就可以画一个园,使同学们敬佩不已,他也是兴平物理资料的编辑人员之一,每年省上高考评卷都叫他参加评卷,由于他教学由浅入深,逻辑性强,被同学们称为兴平的物理王。我们的数学老师是焦发,他每堂课只讲三道题,很有代表性,深受同学们的称赞。我们的化学老师是李致顺。当时学校不但要学习,而且还要学工学农,学解放军,因此,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叫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年的三月学校就叫我去养鸡场养鸡娃,要有小鸡先要把鸡蛋变成小鸡,于是学校就土法上马,把鸡蛋放在一个大孵化箱内,在通上电,这样鸡蛋每天就发生变化,晚上我在验蛋器上观察,鸡蛋内部的变化,第一天,第二天,鸡蛋内的红丝慢慢地变大,到了第十天以后鸡蛋内就发生了鲜著的变化,鸡的形状已基本形成,到了第二十一天小鸡就破壳而出,都是毛绒绒的,十分好看,大部分都是黄的,也有个别白的和黑色的。全程管理的是张道行老师,其次还有五,六个初中的学生,我主要是晚上十点到十二点值班,有一天大约晚上两点左右,张老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他眼疼的很,叫我给他打些凉水洗一下眼,我拿着盆子到学生食堂去找,但是食堂的水缸没有一点水,我最后到大锅内找了一些水,用碗一点一点地刮到盆中,急忙给张老师端去,张老师用水洗了眼,眼疼有了点缓解,但还是疼,于是他叫我把翟孝荣老师叫一下,最后让翟老师把他用自行车带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我是晚上值班,到白天人就困的不成,几次都在课堂上睡觉,这样就引来了老师的批评。我在干了两个月之后也结束了这段管理孵化小鸡的勤工俭学生活。但是鸡蛋在温度的作用下,每天变化的一个个过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使人难以忘记。那个时候勤工俭学也是一项任务,我们班的同学在北韩村搬过玉米,我和陈忙献,陈争民,于建存还到陈王大队修理过喷雾器,我们班的大部同学还在县油漆厂参加过劳动,同学们对工厂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他们也佩服工厂的工人不怕脏,不怕累的奉献精神,表示回到学校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这年的四月份学校还举行了文艺比赛,由董秀芹,张利霞等同学组成的舞蹈隊还进行了参赛,她们跳的舞蹈是选自洪湖赤卫队电影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她们歌声洪亮,动作娴熟,引来台下一阵阵掌声。五月份由我们班同学组织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在全校同学大会上进行了演讲,大约有六位同学,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演讲的,一个班级组织一次演讲这种情况在南位中学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在我在南位中学上学的几年中仅仅只有这一次。我的演讲稿写了七页纸,整个演讲会开了有三个小时,直到放学铃打了才结束。虽然同学们参加各种活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刻苦钻研,放学后,有的同学在小河边,有的在大树下认真复习,特别是高考前夕,有的同学边吃饭,边看书,十分刻苦,那个时候复习资料少,同学们只要见到复习资料,常常是将资料全抄下来用来学习,有的同学常常学到深夜才休息,我记得有一次政治考试我得了100分,边老师说:“我教了这么年书,还从来没有给谁政治得过100分”。那个时候边老师讲政治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及巜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边老师讲,在任何时候都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抓住了,其它一切问题都迎忍而解了。他教导我们在学习中要抓住主要矛盾,要解决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后来边老师病了住院治疗加上高考文理科分班,这样我们这个班的同学被分散到各个班级。我被分到文科班,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考试比赛,我在两个文科班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校同学的排名中是第十三名,我记得我们班被分出去的几个同学也在名次之列,为此学校还专门召开大会,颁发奖状,以资鼓励。1978年7月我们参加了全国高考,从而结束了高中生活。


作者简介
冯家才,兴平市人,曾在兴平市商业系统工作,现兴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编写《兴平县商业志》曾在《微视兴平》、《醉美新兴平》、《风尚兴平》、《长安文苑》、《槐里书苑》、《陕西法制网》、《中华冯氏网》、《兴平文旅》《金秋文学》,中华诗经阁《都市头条》等平台发表过多篇文章,同时《腾讯网》、《百度网》、《搜狐网》、《新浪新闻网》等各种媒体转载过多篇文章。在各种媒体发表文章计叁拾万字。
编辑:叶子 莹心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晓峰(江苏)(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雷金霖(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