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见到金融学博士李素丽
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把埋藏在心中几十年的秘密和盘倒给一个陌生人,对这个老人是一种解脱,就不怕这个秘密不再有人知道了;对那个接受这个秘密的人也是一项善举,别说那是一场单相思,就是他们之间真有过一点亲密行为,只要真诚就值得尊重——这是因为斯人已去,对活着的人没有任何威胁,只是这秘密实在不能叫秘密。这让江山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的途中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给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她所借的项链是假的——这老人对夏菊的感情就像那副项链,是假的——一厢情愿他却不知。可万一是真的呢?哪怕只有一夜情?他就不敢看带回来的信了,怕蹦出一两个让他难忘的字眼,把它放到办公桌里就不再看它。人有时就得阿Q一点,夏菊还是那个夏菊,就当那些事情都没发生。
张常信每天都和江山通话,都在说李素丽,人老了可能都这样,絮烦并且执着,可他要牵线的两个人都不当回事,江山是刚没了夫人,他每天的工作任务很重,那些已经有意向的买家的画他必须保证交稿,再也不能发生合同违约;李素丽可能是太有钱了对象就难找,也是半老徐娘高不成低不就,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老朴会经常过来坐,还是劝江山弃暗投明——老罗太他妈的黑,给他干了两年倒欠他三百万。老朴已经组建了自已的画室,就差公开易帜,给江山的条件是借给他三百万还老罗,从以后跟画廊的分成里扣,给他每月四万的工资不变,提成增加10%。可看在罗生保救过夏菊的份上江山没答应,也是他已经养成了一种绘画习惯,别说人换地方,画架换地方他都不适应。
罗生保经常给江山介绍新模特,都是些妙龄女郎,并且会私下问她们:“拿下没有?”女郎们说:“他对我们没一点生理反应。”罗生保知道江山曾被他“拿下”过,和按摩小姐有过鱼水之欢,可能信了基督教就不再有这种事了,这种宗教很强调身体的贞洁和对家庭的忠诚,是个好宗教,因为这个他信不了。他希望江山能有个固定的模特,最好培养出感情,这是工作需要,就问:“老江,夏老师这么好,让你念念不忘?”江山想想说:“我开始贪恋她的美貌,一久就不感到什么了;后来我又喜欢她的性格,您不知道她多有趣;再后来就是一个亲,我哪儿疼她哪儿疼,如果有病要换腰子我都愿意割给她;再后来就是一种习惯,就像我画画那样,换个地方就感觉不对劲。”罗生保由此对江山很放心,就不再给他找女伴并且打财产官司了。
一天画廊里来了一位女士,是某家金融公司的李总,中等个,穿得很时尚,进屋就说:“罗总不在?”
江山正闷头作画,说:“他的办公室在楼上,他不在您可以给他打电话。
那女士说:“我在您这儿等他好吗?也看看您画画。”
“噢,我画画不怕看,就是和大学里教的不一样,有点不正规。”江山洗了手给客人倒茶,又坐下来画画。
“有什么不一样?”那女士坐下来,很休闲的样子。
“别人画画是全彩, 我画画是单彩——先用黑色铅笔画素描底稿,再用主色调混少量其它颜色一遍一遍覆盖,开始画面很脏——我不爱洗笔,随着其它颜色的加入画面才会逐渐清晰起来,直到我用干净的笔画做最后的调整,这画才算完成。我用的笔开始很大,有时干脆用板刷,物体的边际就模糊不清,我后面的笔会越用越小,直到用能画汗毛的勾线笔。”
那位女士说:“好像国内的油画界在批判过去的教学方法,有人说画画不用学素描。”
“这就给那些当代艺术画家找到了一夜成名的理由,可以连最基本的绘画技法都不会。殊不知欧美的抽象画家都有很好的功底,比如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切开拼在一起并且没有明暗关系的毕加索,也是素描大师,人总得先会走才能飞。”
这两人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直到罗总出现在画室门口:“素丽,你们俩咋不在会客室坐?”
江山被吓了一跳,这位和他聊了半天的女士就是张常信介绍的金融学博士李素丽。
他们转移到楼上摆着红木家具的会客室,趁着客人去洗手间罗总说:“李总才买了栋别墅,我在帮她装修就推荐了您的画——装修我是帮忙,您的画可不能卖得太低,这家伙穷得只剩钱了。”这时客人已经回来,左手攥着一只好看的纱巾。
罗总问:“我们江大师的画您看着怎么样?我推荐他是因为他最善于画怀旧风格的人物画,我想把您画到您家的画里,以我们江大师的画价,您这幅画的价格就能高过那栋别墅。”
一句话就让李素丽动了心,她说:“这得好好选个场景,不能媚俗,再说我年纪大了,上画好吗?”
罗总说“英国女王八十岁了都上画,并且比年轻时都有风度。您正当好年华有什么不能上画?可是您得牺牲点时间给江山当模特,这才画得传神。”
屋里的另外两个人都听得脸红——张常信正介绍他们处对象。
李素丽说:“我想想吧。”说还有事告辞。
罗总和江山把客人送到大街上,见她上了接她的车说:“这家伙穷得只剩钱了。”
江山问:“您啥意思?”
罗总说:“她在‘北大’读得是‘总裁班’,也就是花钱买学历,却成了‘北大’博士,到处招摇,怕人家瞧不起她就到处撒钱,她的钱咱们不攒不是不会做生意?”
(空)
江山知道这些年国内的博士泛滥,其中有真的真博士——出自名校名师;假的假博士——全国的电线杆子上都贴着办假证的小广告;假的真博士——官员雇人读书,文凭写他的名;真的假博士——真读了博士该校却没有发博士文凭的资格。可他感觉李素丽不是个浅薄的人,从她一个人在金融圈里打拼得如此成功就是证明。
罗总看着站着发呆的江山说:“您是不是看上她了?她有残疾对您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