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武》
作者:徐占领‖播讲:郭晓芳
豫西有一千年古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物产丰富,尤其造酒业千年来兴盛不衰。所产清香型白酒,更是豫省名酒,国家白酒的国标产品。
县城西北十二公里,有一历史文化名镇,酿酒产业源远流长,是古代和现代都很有名气的,镇内有著名的八景之春风亭,曾引来无数古今诗人吟诗作对,作词赋歌,借以咏志,乐以抒怀。
小镇铁路过境,有站台一座。绿皮车逢站必停,镇上人南来北往,千里出行,都要坐这趟绿皮车,尽管慢,但在那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还有公路穿镇而过,各种半挂车,大货车,拖拉机,运煤车,鸣着笛,冒着烟,突突突的响着,一派运输繁忙的盛况,镇上整天煤尘飞舞,噪音污染。
小镇地处交通要道,南通宛城,北通古洛,东连魏都,西傍丘陵山区,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地理位置重要,南来北往的商家富人便云聚于此,做起买卖,久而久之,镇上便商业兴旺,经济繁荣,酒店林立,更有舞厅数家。每到物交会之日,四邻八村的乡民蜂拥而至,拉车的,挑担的,卖吆喝的,玩杂耍的,串亲戚访友喝酒的,影院看港剧打打杀杀的,舞厅跳舞的,热闹非凡。还有一群古惑仔,留着长发胡子,穿着喇叭裤,刁着烟卷,在会上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好好的一个商业繁华的小镇被闹的乌烟瘴气,令派出所头疼不已。
镇子西北角起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姓赵名振生,生的五短身材,方面大耳,宽口阔鼻,一脸福相。为人热情仗义,扶危济困,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镇上有着小孟尝之称。因年轻力壮,又加上爱好武术,前些年不知在哪里拜师学艺,竟然也练的一身武功。于是身边便聚起了一群良莠不齐的朋友来,整日里,屋里是酒场,院里是练武场,众人趁着酒劲,便在院子里来上一套大洪拳,小洪拳,长拳,八卦掌,又是耍单刀,又是舞弄杨家枪,又是举石锁练气功,居然看上去挺像那年月的精武门呢。
下场比武之人都有一颗争强好胜之心,都想展示自己的生平绝学,赵振生在多次比武中竟然没有输过,一时间名声大噪,十里八乡都知道镇上有个武师,武艺超群,小道消息更是满天乱飞,什么赵振生在河北沧州效仿那古人杨露禅偷学武艺,什么赵振生在武当山拜一个老道学的内家功夫,又什么在少林寺跟一灯大师学的一指禅,总之各种八卦于一身,吹捧加谣言,竟把一个本来老实本分心怀正义的汉子吹的飘飘然,得意忘形,真觉得已经天下无敌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年腊月初八,是镇上进入腊月的物交会,会上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卖东的,卖西的,赚吆喝的,讨价还价的,人声鼎沸。冲汤锅肉香四溢,油馍锅炉火闪光,小笼包色泽金黄。市场上摩肩接踵,各取所需,好一派临近春节的繁华景象。
突然,在物交会中心广场的宣传栏前,围了一群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慢慢的在好奇之心驱使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此时。一常在赵振生家练功的一个叫小五的小伙子挤进人群,打探出了什么事。有人向墙上一指,说,你看看,上边贴着哩。那小五一看,只见红纸黑字,寥寥数语,小五读道:“久闻贵宝地有一武师赵振生先生武功盖世,敝人新近从外地学艺归来,特定于腊月十五在此向赵振生先生提出挑战,本人愿意立下生死状,以定输赢”,落款日期是腊月初八,落款人,无名小子。那小五读罢,倒抽一口凉气,什么人这样大胆?竟敢向赵振生挑战?需的赶紧向赵振生说说去。
同时,有人向赵振生挑战比武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镇上炸开了锅,人们再也无心买卖,都在议论,都在猜测,谣言再次满天乱飞起来。
与此同时,赵振生家高朋满座,没有了往日的喧哗,人人都表情凝重,一语不发,都在揣摸,挑战之人是谁?什么来历?会什么功夫?功夫强弱?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门派?他这样做是为了扬名立万吗?还是为了砸场子?计议良久,终是一筹莫展。
要不还得说是赵振生,虽然心里不安,却是不在脸上露出不安的情绪。猜不透何人要来比武,可当此时此刻,自己却是不能乱了阵脚的。
于是,赵振生便与几个要好的人如同村的三宝,阿四,李庄的焦六,孙营的陈兴等人商议,既然有人下了战书,还是有所准备的好。就由兄弟赵振立写下一封请柬,邀请汝州武校的总教练傅治国到时前来助拳,再写一封请柬,邀请在县城早已封拳的老武师熊二先生前来坐镇,又邀请在县城开办文武学校的张近东校长,还邀请了近几年在江湖上名声大噪的大棚和尚前来助威。最重要的是本村几个打架不要命的主,那才是散打名家,不论招式,,不讲武德,只管打架。打得赢就算为镇上的人争了一口气。众人分派一定,立刻行动起来,前去邀人助拳。
到了腊月十五这天,虽不逢集,也不逢会,但会场上早已经是人头攒动,早早的等候在此,好亲眼目睹这百年难遇的武林盛事。
会场上早已搭好台子,铺上了大红地毯。请来的裁判,公证人也已经就位。
赵振生家邀请来助拳的人早已结束停当,紧衣短打,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临近中午,离比武的时间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而擂台上还是静悄悄的,大家怀着悸动不安的心,耐心等待着。
突然间,有人喊到,来了,来了,台下众人自觉的闪开一条道,向来人望去,但见是镇上平时不露声色的两位年轻人,一人个高白净,文文弱弱的,一人却是虎背熊腰,板寸头发,目光桀骜,手中拿着一封拜帖,向台上走来。
赵振生接过拜帖,抽出信笺,表情先是凝重,再是难看,最后放松,然后哈哈大笑。好小子,胆敢戏弄哥哥,看我不打死你们。众人接过信笺一看,都松了一口气,随即哄堂大笑,本来擂台上紧张的气氛就此烟消云散。
赵振生随即宣布,比武之事,到此结束。
你道信笺中所言何事?竟能化解一场武林纠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相似经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