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随笔《大澳渔村思郑和
——海陵岛旅居之六》
作者/刘玉伟
大澳渔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东南,坐落于著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阳东区东平镇新港东侧海边。秦时属南海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首”,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我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巨大石雕像就耸立在南海边上。
海陵岛的小车司机阿海那天带我们来到大澳渔村后,公路边就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一组用不锈钢制成的海豚雕像就在海边上,那海豚飞跃跳动的样子真的好可爱,我们大家纷纷在雕像前拍照留念。放眼望去,海面上有好多渔船,因为海上风浪太大,渔船都在海港里整装待发。马路的另一面,是一排排整齐的两层或是三层的楼房。

我们在大澳渔村的里面看到,有些地方依然保持着古渔村的风貌。这里遗迹众多,古色古香,是广东省较为完整保存原始渔村小屋风貌的渔村。被评为广东省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阳江市新十景、阳江市文明村、阳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3年获得“广东省摄影基地”称号,还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广东传统民居)”2020年8月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我们六个人站在郑和的雕像前合影留念后,我抬头仰望郑和的雕像,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到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大澳渔村也是他们船队的必经港口,那时港口商贸繁盛,与广州的“十三行”相并列,史称“十三行尾”。
郑和生于1371年(明洪武四年),原名马三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明街道)人,因从小就聪明伶俐,11岁被阉割后,14岁就到燕王朱棣的府中。他有智略,知兵习战,成了燕王的亲信,后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后,就赐他姓郑,改名郑和 并升任内官监太监。

1405年(明永乐三年)朱棣名他率领庞大的船队首次下西洋,后来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6个国家和地区,像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还有东非的索马里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七次下西洋,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实力和技术成就,也促进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航海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人评价郑和“既有荊轲之勇,又有诸葛之智,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他死于古里国(今印度的卡利卡特),南京牛首山南麓的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清朝著名志士梁启超曾说:“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也评价郑和说:“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士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因此,自古以来,人民一直都把郑和当成民族英雄,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月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日期是1405年7月11日)。
我又一次抬头仰望郑和的雕像,史书记载郑和身材魁伟,相貌英俊,“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他七下西洋的功绩永垂青史,我们也祝福我们的祖国就像南海边大花坛中盛开的鲜花一样,永远鲜红,永远芳香!
刘玉伟,2024年4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