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微知著习短文之016】看稿杂谈(930字)
作者/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微信上有些诗,我是挺愿意看的,有的还不止一遍的看了。
做为应时写景(如清明、中秋、国庆等节日)的稿子还都是不错的,若配上诵读,应该是喜闻乐见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展示给读者,还是需要认真斟酌,严格打磨的。
诗或文应注重主题突出,立意明快,切勿松散,面面俱到。过于松散而又泛泛的面面俱到不会达到预期效果的,莫不如取其一点,截取断面,重彩描写,深研细究,任其联想,有感多发,这样或许会好一点。
如写人民教师可否选择某一角度,或老师背影、或灯下颜容、或师生重逢、或一件往事、或一帧退色的老照片、或微信寄情、或书信往来,这些都是不可错过而又可以回味的体裁。
其实,有着多年写作经验的前辈师长们,都深有感触,体会多多,相对于我就是一个门外汉了。
但是,以我的写作体会写,还是认为好作品多总是反复推敲才得来的,推倒重写再加工也是经常的事,相信一遍会比一遍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有韧性耐打磨就一定会写出更加情真意切感动人心的好作品。
握紧拳头出手总比张开五指示人会大有力度的。
我说这番话的意思,谁都会明白是啥道理的。
精华本从糟粕来,益广思集取英华。求索斟酌去残芜,精炼百次铁成钢。
用意象说话,不断精炼,雅俗简约,是句式的特色;用思维反映生话,越干净越利落,越会使语言纯碎朴实、纯厚大气,进而引人入胜。
文章可以反复加工,诗也同样,经过再加工的文字一定会比上一稿明快许多,清新干练,能用一个字的绝不再有第二个字,肯于精炼、舍得打磨、精益求精的感情丰富而又形象化的作品永远都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诗的意象除了立意、语境和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之外,还要干净利落,在形象思维中除去拖泥带水、满篇废话、不着边际、虚无缥缈、精练简约、通透而富有哲理永远都是好诗存在的元素。
一首诗歌,如果写到如此韵味了,也就自然朗朗上口了。
只要多写、勤写、反复写、反复推韵,好的生动的语言和词句必会呈现于诗作中。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今天,北方春阳高照,天高气爽,昨夜一场喜雨,滋润心田,好心情中写了几句阅读中的体会,算是文学写作的屏前交流吧。
(2024年4月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