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鉴百花明,尚勤翰径通 1118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诗文选
春鉴百花明
夕坠霞随风
问道暮光至
尚勤翰径通
阶度攀悬峰
菁深蕴碧灵
凋零朵朵逝
水素山月倾
凭阑望云风
庭暮绕残红
一睹京华梦
烟雨任平生
大道如青天,几君得其昧。古人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来谆谆教诲我们修心养性的重要性,修心就是让心胸无限空虚,虚怀若谷,养情就是让性情无限仁厚,厚德载物,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若心无别,则是同宇!其实文人们也许都说不清,一个文人的境界长河是否都如我般言来即笔文思放浪无羁?我不会用寂寞去燃烧月亮,也不会用苦恼点缀忧伤,随遇而处安之若也。自诗云:流水观澜天藉风,坠月觅痕梢头横,流连年华童子戏,今悟道统天地明。
若书不躬践,翰林空闻贤。人生如旅,我们常有音高和寡似峰不胜寒之感,徜徉于万家灯火之上,天堂的星光格外灿烂。寂寞冷静之中也是灵犀通天之时,半世感悟以心为笔纤纤幕出,虽言难及意,但青台藤椅,梦落茶芳,月色洒落的不是辉煌波澜而是满室的灵动。夜蝉尚鸣,残烛明灭,置目窗外,云阁月华,翠叶婆娑,万象芸芸,若心不染,万幻皆灭。月色无香,唯己薄赏,智者自领天地之妙, 潺潺溪归,万古海洋,鲁者甘受损益之措! 一生风骨,霜雪难屈,半世云烟,独来独去。
人生无常得失,成败萧何,自观而知进退,《易》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夭者昼逝,存者夜嘁, 万年尘情功非过! 错将弯月鹩日苏! 三国分合天定,大律寻源根知, 万载几士贯天语,蒙将天象垂此! 青月无醉,世华尘浮。 挥泪对杯唯诗少, 回溯秦月汉关骑! 憧憧万里客方识? 富贵本无种! 弱强志群思! 《诗经》言: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年何愁! 人本少忧!草尚无愁! 心有千千结,湍夺溪溪流。 揖敬一壶浊酒, 高朋醉陪川流! 寂寂夜风云晚, 春寒纵横似秋,不觉宵深人困? 袛言覆水再收。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观水之法,必会从其最壮阔的波浪中得到启示;日月照耀山川大地,一切隙隅皆得容光。观水者必观其澜,日月者容光必照,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得者恒问谁之德, 失者愧问己何失?毕竟百年风月逝,乱冈塚前几送之。
月色无香,尘间本无对错,凋花草苍,四野尽显荒凉。其实人生之境如星辰万般, 明与暗,兴与废,宵与昼,繁与简, 流水潺湲,独在超凡脱俗中淡享生命趣乐,月色无痕,何须寸土必争留世邻里短长!生命觉大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观自我内照自我升华的过程,犹如“照见五蕴皆空”一般。我们常常在山水间观风景,在台榭边观湖月,人们大都喜悦沉浸于一种悠然宁静的心境之中,这种境界非是源自欲望之觅,而是天人合一的灵魂自动。世人皆浊我独清?或世人皆清我独浊?即使狂歌烈酒也必内心清醒,容光必照,通透如霜,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大喜大悲之外回味一剂月香无痕的自然幽雅,空归金山,弃之无叹,“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风雨半世沧桑,唯有诗与远方 1119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诗文选
风雨半世沧桑
唯有诗与远方
海纳百川之势
莲雾溪头映光
度过旧暗的茅堂
走出陇野的远旷
背起如鼓的行囊
奔向诗与远方
从此体验着天涯游子的苍凉
翻遍了又黑又旧的书籍
写出了密密麻麻的文章
历经了跋山涉水的沧桑
成就了洞观天下的智囊
多少年后回到久违的故乡
风土人情依然如故
唯见老母纵泪行行
心怀桑梓人在远方
羞囊低语只剩书香
江湖尝尽了世态炎凉
天命掩没了少年轻狂
匆匆远方归来
乡村悠悠云白
面庞颜容如故
林翠巢高鸟哀
感恩生命有你
粗茶淡饭共享
一路征途无恙
大道青天阳光
声声问候风轻
半杯浊酒饮香
再次凝目对望
但愿地久天长
曾是桃源乐土
依旧书声朗朗
嬉戏迷玩难忘
放飞少年梦想
长大走遍天涯
一把故土芬芳
你我诗梦共享
再次举步远方
回望这段时光
村外槐荷如画
永远用心珍藏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