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角的转换与元素的对比
——试读芮晓枫七言绝句《傍晚游东湖不值》
曹权利
【七言绝句】春日偶得
文/芮晓枫
春风与我共春山,满目芳菲不忍还。
醉梦何方君莫问,神州处处水云间。
2024.04.08

诗人简介:
芮晓枫,陕西凤翔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中国诗歌》《中华诗词》《文化艺术报》《诗风骨》《生活文摘》《陕西诗歌》《陕西诗词》《秦岭文学》《三秦文学》《宝鸡作家》《咸阳文艺》《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被《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等多种文集收录。《一个人的旅程》获首届中国丝路文化奖散文奖,先后荣获2020陕西诗歌年度诗人、2022“书香陈仓文明宝鸡”优秀领读者称号,出版诗集《枫叶集》, 主编评论集《东风吹雨过青山》、文集《遇见》《邂逅最美凤翔》等。
————————————————
一、原文赏读
夕阳斜挂天际,天边泛起层层金红色的涟漪,似是被谁泼洒了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东湖之畔,微风拂面,波光粼粼,与远处的楼台亭阁相映成趣。此刻的东湖,仿佛一位半遮面的佳人,恬静而神秘,等待着有缘人的探访。
诗人独自一人,踏着石板小路,悠然前往苏池。心中期盼着能够一睹那传说中粉嫩的桃花,然而,当他来到朱门前时,却发现门扉紧闭,仿佛在对他说:“不值一游”他不禁心生失望,轻轻叹息。
其实不是这样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人人熟知。这两句诗就是出自宋代叶绍翁的脍炙人口的诗作《游园不值》题目中的“不值”二字,蕴含着深沉的哲理与人生感悟。从字面上看,“不值”似乎意味着未能如愿以偿,未能实现预期的愿望。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二字背后蕴含的深意远超于此。“不值”在叶绍翁的诗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生活挫折时的乐观与豁达。游园而未能如愿,对于诗人来说,或许是一次小小的失望,但他并未因此气馁,也未对生活产生怨恨。相反,他以此为契机,感悟到人生的无常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不值,完全不是“不值一游。”的意思,其中,“值"是逢、遇到的意思。 七言绝句《傍晚游东湖不值》作者借用宋代叶绍翁的诗作《游园不值》,是十分恰当的。这里的“不值”和叶绍翁的“不值”有同工异曲之妙!
然而,诗人毕竟是个文人墨客,他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东湖傍晚的韵味。他瞥见朱门旁的一株柳树,那嫩绿的柳条在东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他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抬头仰望,只见楼角檐头的柳梢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婀娜多姿。那柳条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跳动着一曲优美的舞蹈。诗人不禁陶醉其中,仿佛看到了那柳树化身为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子,与他共同欣赏着这东湖的美景。
诗人轻轻地抚摸着柳条,感受着那柔滑细腻的触感,心中涌起一股感慨,这东湖虽未能让他如愿以偿地看到桃花,但却赠予了他这样一场意外的邂逅。他明白了,有时候,人生中的不如意,也许正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人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东湖傍晚的清新空气。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够听到那微风中夹杂着的水波荡漾的声音,还有那远处楼台亭阁中传来的悠扬琴声。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东湖的傍晚,竟然如此美妙。
他重新踏上石板小路,步履轻盈地向前走去。他知道,虽然未能如愿以偿地看到桃花,但这一场与东湖的邂逅,已经足够让他铭记一生。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仿佛整个人都被这东湖的傍晚所感染。
夕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余晖也渐渐消散。然而,在芮晓枫的心中,那东湖的傍晚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他的记忆中。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又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当晚霞渐退,夜色如墨般涌来,诗人终于离开了东湖。他回头望去,那朱门旁的柳树在夜色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他挥手告别。他微微一笑,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愿这东湖的傍晚永远如此美丽动人,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都能够如他一般,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诗人的脚步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夜色中。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感激和喜悦。他知道,这一场与东湖的邂逅已经让他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他将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带着这份美好记忆,去追寻更多的风景和故事。而东湖的傍晚也将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成为他人生中最美丽的一页。每当他回想起这一刻时,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和感动。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也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未来的日子里诗人时常会想起那个傍晚的东湖之行——那片宁静的湖面、那株摇曳的柳树以及那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芮晓枫,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散文和诗歌越来越精湛,其文学造诣也日益精进。他将自己的现实感慨和回忆融入到了字里行间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为中华诗词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二,艺术特色
《傍晚游东湖不值》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深意的作品。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傍晚游东湖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意象的构建、情感的表达、语言的运用等。
1、意象的精心构建
作者在《傍晚游东湖不值》中,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诗歌空间。如诗中所描述,“欲步苏池看粉桃,朱门旁睨未曾敲”,这里的“苏池”“粉桃”“朱门”等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意象的组合,不仅展示了东湖傍晚的美丽景色,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与向往。
2、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傍晚游东湖不值》中,芮晓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文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如诗中所写,“东风应解游人意,楼角檐头飐柳梢”,这里的“东风”和“柳梢”等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还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3、语言的巧妙运用
诗歌的语言是诗歌艺术的核心。在《傍晚游东湖不值》中,作者的语言运用非常巧妙。他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诗句结构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画面感。如诗中的“朱门旁睨未曾敲”,这里的“旁睨”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朱门的观望姿态,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失落。这种语言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4、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傍晚游东湖不值》中,作者还巧妙地将人文与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诗歌氛围。诗中的“苏池”“粉桃”“朱门”等自然元素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这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还传达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和追求。
5、结构与节奏的把控
诗歌的结构和节奏对于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傍晚游东湖不值》中,作者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节奏把控,使得诗歌的整体效果更加和谐统一。诗歌以“欲步苏池看粉桃”为开头,以“楼角檐头飐柳梢”为结尾,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同时,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强烈。这种结构与节奏的把控,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6、主题的深刻挖掘
《傍晚游东湖不值》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简单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挖掘。诗人在游东湖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诗中所写,“东风应解游人意”,这里的“东风”不仅代表了自然的力量,还象征着人生的机遇和挑战。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综上所述,《傍晚游东湖不值》这首诗,在意象构建、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人文与自然融合、结构与节奏把控以及主题挖掘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的综合运用,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首值得品味和研究的优秀诗歌作品。
曹权利,一个喜欢用文字和相机记录生活的凤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