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
文/徐志赓
冬藏蓄势春雷呼雨后尖尖争破土莫谓天生娇嫩相巨石照样力顶出
老家属于金衢盆地,黄土丘陵,有毛竹,也有水竹。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细长的叶,青圆的杆,高挑的竿,凝碧纤秀,玲珑剔透,无论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春风和煦,春雨潇潇,村庄被春花和绿竹包裹着。竹笋纷纷破土而出,正是采笋的好时光。 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就是对雨后春笋,雨后竹林妙境的形象摹画。
对于“竹露滴清响”,窃以为这不是露。如果把这清响会意成雨后春笋破土的声音是不是更显闲情逸趣呢?试想一想,雨后竹林青青,竹笋纷纷地从土里钻出来,赶趟儿似的,是不是蹭蹭有声!一夜之间,漫山遍野就长满了竹笋。 寂静的竹林因了竹笋而热闹起来。每到春天,人们就钻到竹林里掘竹笋。掘竹笋一般是在雨后天晴的早晨。
山野一片静寂,只能听到潺缓的流水声。偶尔也能听到鸟儿梦呓般的呢喃。裤脚湿了,额头也冰凉了,心底也滋生出一点胆怯来。但是,一想到那鲜嫩可口的竹笋,脚步就会加快。钻进竹林,望着那一棵棵肥胖敦实的竹笋,心反倒踏实了。那竹笋闪着晶亮的露珠,正藏在竹林间可劲地生长着。
等到掏起的竹笋将篮装满了,就顺着小路回家。把竹笋拿回家,剥竹笋也是一种乐趣。将笋尖轻轻揉几下,一分为二,一手扯下一半,将笋壳尖绕到指头上,往下一旋,嫩白的笋肉就露出来了。一篮竹笋,不一会儿就剥好了。看着那白白嫩嫩的竹笋静静地躺在竹篮里,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竹笋的吃法多样,炒、烧、煮、煨、炖等皆可。竹笋鲜嫩可口,美食当前,勾人食欲。有了它,就能多吃一碗饭。
竹笋多了吃不完,在开水里焯一下,放在太阳下晒干,用保鲜袋装起来,收进罐子里。到了冬天,用热水泡软,腊肉炒竹笋又是一道佳肴。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竹笋,掰开白白嫩嫩的笋肉,条件反射似的,清脆里略带点苦味的竹笋,马上就会激起了我的食欲。
沐浴在多情的春风里 ,对家乡的竹笋、竹林我就会充满深情的遐想和渴望。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