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校园的女贞子树
(下水文)
作者:丁克明 评论:曾秀萍

我31年前教书的校园,在海拔五百多米的盘古山新车站,那时才工作5,6年,我爱我校园的女贞子树。[开头点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接着直接点题。跟《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如出一辙,又略有不同]
校园内到处都是女贞子树,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我同享春夏的欢乐,共享秋冬的忧愁,似乎永远都不显寂寞和无聊。[说明此树多且常青,生命力强,同时作者赋与了“女贞子树”人的情感:欢乐,忧愁,寂寞,无聊。把树当做人来写,可见作者对她的爱有多深。]
春天的日子里,你迎风吐绿虽新叶比柳树出的晚,也没有杨柳 般的风韵,但你长得极快,藴 藏了一冬的希望,便绿意随着翠叶跳出来,大的、小的、深的、浅的,风停时,好像穿着绿衣的姐妹。 显得很端庄,娇嫩嫩的,多像天真活泼的小姑娘。
小姑娘唱呀,跳呀,在欢乐笑语中迎来了花开,引来了小蜜蜂。花开如银,香飘十里,犹如姑娘头上盘满花蕊。蜜蜂成天采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酿造生活。
在斜风里,叶子就哗哗哗、沙沙沙地载歌载舞,妩媚极了。你不停摇晃着身子,越发丰腴起来,一直闹到夏天,叶子由嫩绿到深绿,蜜蜂离你而去,拥满你枝头的是芝麻米粒般大小的、刚出世不太久的果实。
秋天来了,梧桐叶落,杨柳卸妆。你也似乎在褪色,淡淡的,由绿变黄。一些隔年老叶也随风飘落,去寻找你的妈妈和快乐的童年了。女贞子树也变得挺拔起来,果实也由小到大,由青变紫。在秋风中,你也小弯腰,把生活的希望又寄托在下一个春天。
在瑟瑟的寒风里,白雪无情地袭来,冰天雪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坚。”说的是松树,然而你,我的女贞子树哎,绿意依旧,果却露在雪中,结成晶莹的玛瑙。我望着晶莹的玛瑙出神,欢乐时来时尽,你却从不悲伤什么,但我却不得不恨起这残酷的寒冬来。[作者观察不但仔细,而且深入,把此树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如芽,叶,杆,花,果,风,小动物……通过拟人,比喻,排比,对比,反问等一系列手法,把她写活了,女贞子树的形象栩栩如生,丰膄俊美,甘于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让人品出了字里行间之外的人格化的品格。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存在着“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功能,中国文人有风骨节气而不媚俗攀高,低调谦虚,喜欢通过对生中常见的动物或植物(当然还包括其他物象)来借物(景)抒情(怀),如《爱莲说》周敦颐,最早发表在于都罗田岩(善山),其教育意义即极大地丰富了文本与主题。]
我踮起脚尖,踩了一串玛瑙,浮想遐思。《本草纲目》载:女贞,叶、平、无毒、果,性味甘、苦、平、无毒、强筋健骨,补益精血,治肝贤阴亏,腰膝酸软,阴虚发热,头昏。花叶果枝皆可入药。
哦,原来女贞子树全身都是宝。[通过引经据典,进一步升华主题。]
我仔细把它晾干,做成标本,放在案牍上,姑且作为盼望的记忆吧!因为有了你,我才觉得不寂寞。[做成标本,看似只是一个爱的小动作,但后面的“盼望,记忆,有了你,不寂寞”。再次升华主题,人生需要向树学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奉献生命与果实,有追求不放弃!]
[总评:丁老师的这篇下水文,我觉得既可以让人感觉到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痕迹,又跳出此文的藩篱,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作为下水文,学生读了易仿易写,有操作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个人觉得还是一篇挺可以的下水文。更让我看到文章之外的东西,即“文以载道”,他追求美,完善品格,向上向好向善的品德。
当然,文无完文,作为下水文,成人的品味在文中略显过重,建议在后面的下水文习作中做适当调整,以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当否?一管之见,末必对,供参考!]

作者简介
丁克明,男,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南师奖入闱奖”,县最美家庭奖,县优秀工会干部奖,县工会先进个人奖,2010年评小特高,县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县委任命的法制监督员,曾经献血,曾任于都丁氏仲诚奖学金副秘书长,《移陂村志》顾问……教育格言:谆谆善诱,爱生如子!
(图文供稿:丁克明)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