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瓜
春天到了,正是果树修剪的时节。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刘“一剪”的果树专家刘聚福,坐不住了,他远赴安定区新集乡小南岔村山庄湾社,深入种植户的果园,亲自动手剪树,现场传授果树栽种技术。
我与刘先生相识,还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他是我在电视台当记者时,去种植户的果园采访拍摄时熟悉的。算起来,年近八旬的刘先生,指导栽种经济林,修剪果树已有五十余年了,他剪果树技艺精湛。在林业部门工作时,身为林业局局长的刘先生,从不待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他的脚步遍及家乡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退休后,他又在市老科协发挥余热。刘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他的身影又经常出现在种植户的果园里,忙着剪树,传授技术,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他在多年的果树修剪中,总结了许多经验。针对果树的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他用三句话来概括,一级站直,二级拉平,三级埋头苦干(结果子)。他把一些教科书上抽象的技术规程,三言两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出来,便于记忆,也便于在实践当中运用。
不管是啥果树,一经刘先生的手,树形变得美观了,来年树上结的果子繁了,个儿大了,吃起来味道也好多了,也不会出现大小年了。刘先生的拿手好戏,不光在果树修剪上,他嫁接果树,堪称一绝。在一个秋日,牟家坪的一处果园里,我见到他嫁接的一棵果树,竟然结出八种果子,看上去,一个个都形、色俱佳。在那棵能产多胎的“妈妈”树下,刘先生指着树上的果子说:“这是早酥梨,这是香梨,这是把梨……”
让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刘先生正年富力强。在安定区西寨乡的一处河滩地里,在他的规划指导下,一片荒芜的滩涂,硬是被改造成了桃园。那些密植的桃树,春来花繁似绵,秋天果满枝头。矮矮的桃树,不仅人在树旁,弯一弯腰就能轻轻松松地摘到树上的桃子,连不会爬树的野兔,有时也会在桃树下,直起身子,两只前爪一抱,就能抓到树上的鲜桃了。
那个时候,家乡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迅速,不少种植户从中受益,这也少不了身为林业局长的刘聚福的大力推动。西巩驿镇农民吴生福,经营着一大片果园,刘先生经常去他的果园,指导灌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吴生福每年从果园里拿回的收入,有好几万之多。记得他家门前种着一棵枣树,到了秋季,树上满是红红的枣子,路过的人无不喜眼他家的枣树和果园,更喜眼他家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刘先生沒有啥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他唯一的喜好,就是栽培果树。退休之后的刘先生,心里头装着种植户的果园,他退而不休,利用市老科协搭建的平台,三日两头往老百姓的果园里跑。一进入果园,他仿佛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怎么修剪,怎么拉枝,怎么刻芽等等,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如今的刘先生,已是八旬高龄了,他仍然精神矍铄。在安定区,但凡种果树的,没有不知道他的。只要果农一个电话,他会不辞辛劳,马不停蹄,上山爬屲,在果园里钻进钻出。这几年,刘先生的老伴身患疾病,需要有人在一旁照顾。如果是近处的种植户叫他,一两个钟头,他就会抽空去跑。如果是远处,一时半会回不来,他会约到周末,让儿女们代为照顾,他就会出门跑一趟。
有一大把年纪的刘先生,完全可以待在家里,安度晚年。但他爱果树,总是喜欢往果园里跑。他用一把剪刀,剪得满园春色,剪得果满枝头。前几天,他去乡下一处果园剪树,从早忙到晚,当剪完园子里最后一棵果树时,西天已铺满彩霞。他收好工具,走出晚霞映照的果园,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了返程的路。
而当太阳再度升起时,歇了一宿的刘聚福,还会到果园里去,他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