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次日游嘉兴西塘古镇
清波映两岸,
瓦舍枕西塘。
花影风吹动,
蔷薇满巷香。
谷雨节气的次日,随商学院赴嘉兴西塘古镇一游。
正是香樟开花季节,所到之处,空气里弥漫着樟树花淡淡的幽香,直透人的心底。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了目的地。吃过午饭后,开始了我们的古镇之游。
古塘位于浙北嘉兴市嘉善县,是浙江六大古镇之一,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典型的江南水乡,现正申请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旅居江南这么多年,一直沉浸在绍兴石板街、乌篷船的江南水乡韵味中,又出游了那么多的古村古镇,我对西塘古镇兴致并不高。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旅程,西塘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西塘是古老的。这里的历史始于春秋吴越时期,属于"吴根越角"。因伍子胥将十多里外胥山的水引到这里,人们开始称它为胥塘。以后逐渐转音为西塘。唐时人们开始枕水而居,形成村落。后不断扩大成市,再成集镇。现在这里的民居主要是明清风格,黑瓦白墙,典型的江南特色。
初进小巷,发现几乎每户人家墙内外都种植花草,古居白墙绿树红花,清雅之中又透着春意,反映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调。
蔷薇花是多见的,攀附在白墙上,阳光下,春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淡淡的花香便扩散开来……
参观了原上海副市长倪天基的故居后,来到了中国木雕馆。在导游讲解之际,我去正堂后面参观了一下。房子后面临水,窗前摆着桌椅,墙上字画,窗户开着,清风轻轻地吹,江南特有的水乡春的气息迎面而来。品味着这一切,一个想法便油然而生:饭后,一杯清茶,两本闲书,窗前临水而读,将是多么地惬意。
西塘又是现代的。它以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和古镇风貌招来了大量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和商业的发展。
同绍兴解放后城市改造,水巷改路,城市被分割成若干街区不同。西塘保留了原有的古镇格局。古塘、古桥、古街是完整的。一些著名的古宅、园林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和园林特色的同时,开辟了新的展览用途,例如用作木雕、根雕、瓦当、纽扣、名人展览馆,以供游人参观。



王宅里的各个角落,一盆盆娇艳的杜鹃花张开了笑脸,迎着游客,提醒着人们,种植杜鹃是古镇的传统。王宅的闺楼上也保留着供古代大家小姐上下的木楼梯,仅有一人多宽。外面的两人宽的石皮弄,依然铺着薄薄的石板。这些,都留下了游人的足迹,供你去畅想古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在繁华的西街上,你可以看到几乎每家都在销售小吃、工艺品,门后不时有人用柔媚的吴音招呼着游客。在偏僻的背巷,则不时可以看到清雅的民宿,大门开着,迎着春风。
西塘老镇区里的水面要比绍兴要宽。清清的绿波上,游舫可以自由来往。人们坐在船上,穿过头上的小桥,沐浴着春风,体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一个多小时的集体游程后,个人自由行动,但离返越的时间不足一小时。于是我和养蕊便沿河而行,仔细品味着西塘的特色,叹息着时间的匆匆,难以自由自在地游览整个古镇的风情。
在河边的雨廊下,我们看见在一家药铺里,一个小孩在不停地滚动着药碾。仔细一看,却发现他的表情有些呆滞,原来是个"人工"小孩,但却是那样的逼真,令人观为叹止。
在邮电路坟浜弄口,我们看到了两棵古老的银杏树,雌雄一对,老干婆娑,枝叶茂盛。据另一游客团导游介绍,这两颗银杏树种植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为陆邦墓前所植之树。陆帮出身西塘,做过都堂,为官清正,知识渊博,曾做过明朝通政御使赵文华的老师。墓现已无迹可寻,只留下了墓周围的石人石马与老银杏树,依旧屹立于此,印证着这段历史。看着这偶然"发现"的景观,我叹息着不知还有多少未参观的景奌!
终于来到了相约的回程大巴等候奌一一烟草公司路对面。我和养蕊坐着等车,身后是一棵高大的石楠树,满树的石楠花,细白如雪,一奌也没有人们所说的臭味。
清风刮过,石楠花落如霰,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