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家在大连(中篇)
作者/贾桂杰
女儿,家在大连。
去年暑假,女儿一家三口多次电话,聊天。
强烈要求我和他爸,带上小弟去海边游玩。
说是他们结婚多年,家人都不曾来过大连。
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家在哪边。
思忖再三,踌躇不下。
自己这个家扔下,实在是难。
而且路途遥远,来回往返,
可不是一天两天。
外孙哀求的眼神,充满期待。
就等“老烈“点头发言。
看着外孙内心融化,
决定狠心把家抛下。
于是勉强点头应答。
外孙顿时手舞足蹈,喜笑颜开。
女儿,家在大连。
女儿当天便在网上把卧票订签。
思亲心切,急不可待。
当晚,我们三口之家便乘车前往大连——女儿的小家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过缓缓停下的列车门窗,
我们到达了终点站—瓦房店。
下车的瞬间,女儿女婿的身影出现眼前。
看着他们焦急的神态,
一如我当初女儿归家时的那般熬煎。
女儿一步上前。拉起我的手腕,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妈,你昨天在车上可好睡眠”?
女儿知道我经常失眠已经多年,
我轻轻一笑“还好,唉,看你,这才不见半年。”
但我知道,女儿昨晚,
一定也是辗转反侧,通宵未眠。
女婿急忙接过他爸和小弟手里的行囊。
对着爷俩嘘寒问暖。
女儿,家在大连。
就这样,一行人边走边聊着天。
但我更想知道的是,
女儿生活多年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空间。
于是我好奇的四处张望,观看。
公路两旁高楼林立,外观独特,与我们这的截然不同。
建筑的后面群山缭绕。
翠绿的植被几乎把高耸入云的山峦覆盖,
远远望去,山巅好似与瓦蓝的天际相连。
女儿说长兴岛三面环海,一面连接外边。
所以空气特别的清爽,新鲜。
初来乍到的我,只一眼便对这美丽多彩的岛国产生了好感。
通过女婿的解说,才明白这楼房的样式都是按欧洲的设计版图构建。。
小区里的花圃却又是韩国的风范。
女儿,家在大连。
房门打开,女儿的小家,一览无余,映入眼帘。
窗明几净,家用物件,一应俱全。
虽不算奢华,但设计简约而又不失美观。
女儿从小就干净,利落,
未嫁之前,脏活累活都跟我抢着干。
原本在电子公司上班,
由于工作勤恳,业绩突出,
被调转办公室检验出口的电路板块。
但因外孙在老家上学的问题遇到困难,
无奈,只好辞掉这份努力了几年才拼出的成果。
婚后,持家勤劳节俭。
孝顺公婆,堪称惠贤。
有女何求?此生无憾!
女婿志远,
在船厂“恒力”上班。
工资不算太高,但日子可也宽超。
待人:谦虚礼貌
行事:谨慎低调
工作:勤勉任劳
不良嗜好从不沾边。
结婚多年,一直守护着当初婚礼殿堂上对女儿——那爱情的宣言。
女儿,家在大连。
女婿说:“爸·妈我今天先去上班,让爽陪你们在家说话,聊天,正好你们也好好补补睡眠,船厂明天开始,放假三天,叫上小妹佳欣和她对象去海边游泳,聚餐。”
佳欣是小妹的女儿,
品行端正,性格温婉。
毕业于哈尔滨金融学院。
最大的愿望便是工作在女儿的身边,
终于,一纸简历实现夙愿。
女儿甚是心欢,
远在他乡,终于有人与她为伴。
孤单的日子,一去不返。
于是,只要外闺休闲,
便去姐姐家聚餐,聊天,
小姐俩的话,好像永远都说不完。
工作一年,外闺佳欣,
幸运的找到了她心仪的,和心仪她的男孩。
小妹得知,我来大连,
特别交代,替她把关,
看看她的未来女婿,可否通过考验。
我表面应允,心意决焉:新时代,新青年,婚姻自主,
只要孩子两情相悦,父母只需衷心祝愿!
女儿。家在大连。
女儿早已备好,一桌丰盛的早餐。
多半都是大连的特产——海鲜。
我责怪女儿,自己的爹妈何需如此客谦。
女儿说:平时你们太过节俭,
吃穿从不舍得浪费金钱。
这时,女婿已把酒杯斟满。
为了庆祝我们的第一次到来,
其实我对酒品并无喜感,
但还是接过女婿双手递来的杯盏。
还有那个鲍鱼的口感我着实不太喜欢,
但还是点头称赞,它的味美,新鲜。
熟睡的外孙可能源于血脉相连,心有所感,
猛然掀开被子,用小手揉揉困倦的睡眼,
发现我们的到来,冲着我们 兴奋的呼唤。
女儿,家在大连。
次日,吃过早饭,
女婿志远,便开始为露营绸缪盘算,
几个人用的泳圈把气打满,
餐盒纸筷,装进带盖的盒罐。
我和女儿几人切肉,切菜,忙着穿串。
外孙忙的比谁都欢,
把自己用的物品工整的摆进专用的手提袋,
临走还不忘拎起,她那把挖沙的小铲。
后备箱里被女婿摆放的板板正正,正好装满。
于是我们一行人兴致勃勃的出发——渤海湾(因外闺今天正常上班,所以和对象需晚些才来)
其实,渤海湾距离女儿家并不远,
只需十几分钟的车程,拐了几个弯。
女儿,家在大连。
对于大海,向往多年
终于有幸,一睹真颜
他的浩瀚,出乎意外
水天连接,无际无边
不知道是蔚蓝的天,染醉了海,
还是海水的碧蓝迷惑了那一片天,
总之我陶醉在这一眼便万年的海。
我遥指水天连接的那边问女儿:“海的那边是哪?“
女儿说:“那里是烟台“
于是我便好奇,
烟台那边的天是不是也这样的蓝?
怎么看着烟台好像是在海的上边。
一阵微微的海风袭来,
我才从海的梦幻中拉回视线。
原来,岸上的游人,人山人海,
有的在挑选五颜六色的贝壳,
有的在辩分哪一块才是应该珍藏的鹅卵。
在这里,见证了什么才叫艺高人胆大,
海上的帆船,玩的简直是出神入化,掌控自如,收放有度,完美翻转。却又恰到好处!
秉住呼吸,吓的我额头直冒冷汗。
女儿,家在大连。
女婿早已把泳圈摆放海边,
就等我们下海游玩,
帐篷片刻已经搭建完好,
离海大约50米远高出的海岸,
因为海水涨潮就在瞬间,
所以远点比较安全
来的路上,女儿已在商场为我们购置了合身的泳衣,
我的思想观念,还未打开,
女儿便尊重了我的意愿。
海边长大的孩子最不怕的就是水,
我在海边,来回踱步,犹豫不前。
外孙频频招手,给我打气,加油:“老烈没事,看我都不怕水。“
看来这个“老烈”已被实名认证,可能以后再无翻版的权限!
(未完待续)
——2024年4月21号(执笔松原)

作者简介:贾桂杰
吉林省松原市人,喜欢阅读,写作。曾发表过几篇散文《儿时的芦苇荡》《黑土昔忆》《往事》其中《儿时的芦苇荡》曾转载于今日头条。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