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文/石凡生
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可见世界对读书的重视。读书使人聪明。读书能打开人的眼界,把心志垫高。“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士其语)。读书可“聚古今之议论,以生我之议论,聚天下之聪明,以生我之聪明。”(方中通语)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国志》中也有记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对读书尚有精辟的论述,何况生活在高科技时代里的我们,更应该坚持读书,不断充实自己。饱读诗书,即使成不了大家或大师,也可以让你思维敏捷、目光清澈、身心健康,并由此参悟宇宙、社会以及人生的诸多道理。
人们用“精神食量”来比喻书籍的重要作用,通俗而形象。芸芸众生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不是为了“颜如玉”,是为了丰富知识,调剂生活。打开这本书,翻阅那本书,杂阅,阅杂,不知不觉就由书籍引领着走进了一片奇妙的天地。沉浸历史河床,漂游未来世界,沐浴美仑美奂的湖光山色,见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历经扑朔迷离的悲喜剧,透视五颜六色的人生。读的杂,读的轻松,读出了趣味,才能读的投入,读出快感。明代学者李贽在《读书乐》里讲:“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读书与作者共同达到了碰撞、交流、会意、共鸣的境界。宋代的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悠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一生清风明月的苏东坡也感叹到:一日不读书,便觉俗气冲天。足见这书味的沁人肺腑,俨然含着橄榄,入口冲淡,回味则甘馨怡人,难以忘怀。而对书味体会精深的,当属汉代的刘向。酷爱读书的他,居然嗅出书中的滋味。在《说苑》中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就表明书味教人做人,校正人之品行。
读书的好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读几本好书,悟点个中的哲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处变不惊,坦然处之。读几本好书,能使你淡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领悟人生的真谛,以真、善、美为理想境界。什么东西都可以今日占有,明天失去,唯一从书本里吸取的思想,会永久盘踞在你的脑海里,不作转蓬之客,这些思想,有的可以焕发激情,有的又使人胸怀宽广,有的可以勃发灵感,有的可以磨砺意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尽收眼底,实乃人生一大享受。人,最可怕的是精神上成为乞丐。
读点历史,就像回眸一卷波澜壮阔的画卷。探寻古今中外成功者的足迹,在无数闪烁着勇敢智慧勤劳的星座中游弋,有时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又觉得自己增长了许多见识,明白了世间很多事理。过去许多迷惑不解的东西,心中豁然开朗。
读点名人传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所经历的挫折和打击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执著追求的勇气—自己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何足挂齿,自己所受的那么一点挫折算得了什么?
读点游记随笔,帮你松弛紧绷的神经,理清烦躁的情绪,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让书做导游,到广袤的世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渐渐净化的心灵似乎与书中智者的心灵得到感应,抹去了浮躁,淡化了功利,颐养了灵性。读一本启心益智的书,会终身受益,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读一本好书,能给你鼓满远航的风帆;读一本好书,好似细雨洗去身上的浮尘;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哲人与你促膝长谈,你会物我皆忘,坦然面对人生。
很多事情你看不透,是因为你没好好读书,比如你悟透了佛学中的“跳出三界外”是什么了,便也能“随心所欲,不逾距”了。许多作家是读书读出来的,在吃文学字饭的人中,只有作家这个行当没有专业学校,更不能成批毕业。芸芸众生中,作家最是有缘于书,得益于书,成名于书,而读写便也成了他的事业。
读书能改变人生。看看我们周围的人,读书使放牛娃成为教授、报社总编、企业总裁、各类工程师医生、军长将军、领袖等;而出身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因为未读书,囿于农村脸朝黄土背向天,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终老一生,无什作为。知识就是力量,本领就是身价,读书才是途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海尔、宝钢,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
“友遍天下英杰之士,读尽人间未见之书。”生命有限,人生苦短,好书如海,新书如潮;工作千头万绪,国事、家事、天下事样样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要管,哪有时间读书?那就要充分利用好: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时之余;那就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那就要像宋太宗,日理万机,扔要日阅《太平御览》三卷,每日读史十页;那就像曾国藩:无日不看书,虽万事匆忙,亦不废正业,每日看书少须二十页,多则不论;那就要发扬雷锋同志钉子精神,硬挤;一个人一分钟可阅读300字,15分钟可读4500字,只要一天坚持15分钟,一年可读160万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正如池田大作所说:“人们可以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或一小时来读书。”他还说:“每天读20分钟的书,坚持一年,就能成为相当不错的学者,成为有教养的人。”
“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是人类真正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不断超越的世纪。正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良机,并改变每一个人的未来。”我们要创建学习型企业,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把学习看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把学习看作生活中的阳光、水分、空气,不可须臾丢掉的东西。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积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是为自己机遇而准备。生命是短暂的,人抗衡不过时间的流逝。紧紧抓住时间的手吧,它会带你到你要到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