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中的止学
作者:马未央

恰逢过节,陪孩子到欢乐谷游玩。一下汽车举目右望,透过楼上的玻璃窗竟见大楼内有人在封闭的空间中飘摇,此景立刻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上去一看方知此为跳伞运动模拟训练基地“风洞训练俱乐部”。
风洞下方的巨型风机开启后,强大的空间动力可将人推向空中,完全如跳伞运动出仓前伞包未打开时的自由落体的体验,由此来进行专业化跳伞运动员空中表演训练。亲自体验后我有了深刻的体悟,它的动作要领与难度把握,以及娴熟后的自由自在的美妙体验使我想到隋唐大儒的传世经典《止学》。风洞中的气流仿佛人生,如何才能在人生的波流中,在极大的不确定中做到不偏不倚、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急不缓、不飘不坠、不轻不重、不强不弱,达到中庸无为,气和抱一,阴阳均衡到人类文明梦寐以求的合和和谐状态呢?在空洞中强大气流中的“悬停”或许能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我们平时只知道自强不息、奋进不止;只知道勇往直前的去进取;另外我们也知道要进步、奋进;知道要适度的退避三舍,要退让、要退位、要退休、要退隐;还知道我们不能退步、不能颓废、不能退化。但是我们很少考虑到进与退之间的一个最为和谐的状态就是“止”,所以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有这种“止”的意识。很少有人能够考虑到“止”就是即不进也不退,《止学》里首先讲的就是“小智为谋,大智知止”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这是从理念上讲。从方法上来讲我们如何能做到“止”呢?在空洞当中人如何能做到悬停、悬浮做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即不上也不下,即不左也不右,其实他就是在地球的吸引力和空气的浮力当中,在对立当中找到统一。这两个自然力虽然存在矛盾但如果我们能够放松,自由的去体会的时候是可以达到和谐和统一的,就是能做到悬停、悬浮、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但是我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方法问题。达尔文曾经说过:“ 人类要征服自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崇自然”我们只有去顺从自然,用心的去感悟,感悟地球的引力,感悟空气的浮力,然后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气充而抱和,至虚极而守定都,要达到一种虚极、无极和忘我的状态。也就是要做到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进入无我的状态后我们就可以淡定自若,不进不退,能做到正真的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作者简介:
马未央,1974出生,中共党员,热爱公益事业,长期兼任公益组织理事长,官方媒体某智库的主编兼秘书长。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发院,管理学硕士。
兼职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议事规则课程》授课讲师。
国内唯一民族品牌的汽车道路救援信息平台——创始人。专注业余创作,专注于研究商业模式创建,信用文化研究、议事规则研究、法制法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