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古话明月,豪逸与今闲 1128
文/三木秉凤诗之选
万古话明月
豪逸与今闲
娉袅花嚣渐
平生谁负言
古渡江澄翠
眸眉泪不干
浪迹萍逢晚
天涯别亦难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风十里,菱花菲颤,瑶台书凭,留诗一笺,人往往迷离于桃红柳绿之中,而不知春深无住,举目寥星明月空照,俯观于草木争春山花烂熳之时节,如画风景曾惹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樽酒熏醉落笔生花。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愿做一个幸运之人,对本次生命轮回与归宿,了然于心,方能从容不迫。人生幸与不可幸有时不可用金彰示以物衡量!透观自己就是智慧。“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失衡的交汇线,谁可以一览众山之小,观悬崖陡壁前满眼皆是以盲引盲的西化群流,长发一种兴尽悲来的心哀。中华文明五千年,既是沉浮几何,文化却是一道贯之!一个人若坚持攀登文化的高峰,常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之感。人类灵魂之升化要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要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不同层级问题,这也许是社会文流交往的基础。换位思考需要换位观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向观察来定位自己当下所在的心理层级,然后如何摆脱“浮云”向更高处攀登确实属难事!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私与公本是相对,大私就是公,小公就是私,大我就是公,小我就是私。天下万物非我所有,仅为我所用!生逢困惑,反问自己!首先我们是否具备攀登高峰采撷智慧的意志与决心,而当我们欲罢不能苦苦向外索取时,是否反观过内心的真正需要与储备。众生平等,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觉悟上下迷醒之别!
《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出山时,见寺内风吹幡动,一僧言风动,一僧言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生命过程就是修行,修什么?修出本性之心,也称自性之心即如如不动之心,也是宇宙之心。我们所言“天人合一”的世界里并非物质和物质合一,而是天地万物其心共唯一,这就是世界宗教所共同标榜之宇宙之心,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之心,也是万物归道的道心,也是“易有太极以生两仪”的太极之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所谓“修心养性”的过程就是心的层级逐渐由里向外、由低级向高级无限扩展的过程,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开物成务”的过程,最后独立个体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以达“心性、心识、心相”的三合一境界,这就是《金刚经》所言的“一合相”。
《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常常因为“可”道而有妄想,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宇宙之生因和动因。六祖大师悟道言及“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这里的自性也就是本心,这里的万法就是万物。大道创生万物,太极创生万物,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皆是心生万物,这就是向内求索,感而隊通,化成天下,所谓的万法世界不过如是如此循环而成,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同心共鸣,大德敦化。道生万物,万物归道,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自然,一切生命境意最终都殊途同归,何以忧乎,何以惧乎,又何以笙箫乎?

惜别古渡亭,望舟大江东 112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情别古渡霭垂亭
暮怅林泉星点灯
海角天涯思无尽
芥舟望断大江东
阁上凌烟路匆匆
一湾莲香正飘空
满目萧然追旧事
怡诗晚阙寄清风
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而孔子又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者源于知识储备与应用,贵者源于文化修养与通达,中华民族虽历经百年沧桑,但五千年积累的文明贵气从未消失,只是逢旱而隐,待时而发。然而贵气与财气并非同气,民族贵气胜过财气,一切生命过程犹如季节嬗变,秋风萧瑟仅是一个生命阶段!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坎坷起伏的大浪淘沙过程,一个民族即使沉沦百年,磨砺百年,也许会逢虎落平阳被犬吠,龙游浅滩被虾欺,但龙虎精神尚在,这个民族就一定会从谷底向高峰崛起,民族精神源于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窗外远眺,山川草木早已枝节横生,而春青夏红的季节依如眼前,好似刚刚我们在青青野花中与蜓蜂为伴,徜徉于田园坡林中桃李争鲜,饱睹万物自然优雅的纤纤风姿。
何意百练钢,化为绕指柔。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复兴,从文化强国到文化繁荣,只有文化才能为一个民族注入华骨与贵气,只有文化繁荣才能推动人民走向社会繁荣,一个没有文化时代即将过去,文化强国正在到来。从先秦诸子争鸣到汉史南北朝赋,从唐诗宋辞到元曲,中国文化继往开来通过包括明清小说多种形式载体传至今日,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从未断绝,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发达起起伏伏乃体现出社会运动规律,但文化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源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仅仅几百万人的犹太民族傲立民族之林!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在时空浪涛中兴衰沉浮,但因为文化的存在与学习则会让一个生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到人类华贵而文雅!
《孔丛子》文曰:“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奋慷喟忘己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一切生命的优雅与华贵其实来自于了悟觉醒后的道法自然,犹如孔子之弟子颜回之“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情状。在我们生命的百花竞姿中,语言、行为、心态三者几乎是我们智慧与气质的集中体现物!在生死相续的世界里人人都在放飞希望的种子,而种子出春高望又皆愿驰往参天大树皆争成就为巅峰“一览众小”的天鉴境界。一个民族复兴与崛起,需要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进行精神加持,我们需要为五千文明发展史继续注入永恒的活力与精神。
寒知松有骨,雪飞梅傲霜,水深入流缓,人贵则言迟。我们用几十载学会讲话,然后用一生的功夫学会沉默!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地之间飘泊流漓的一粒粒种子,国家、社会、学校、家族寄托给我们的希望在哪片土地上发芽、开花、结果乃至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都是道在心中。《易传》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生命最大的魅力来源于言谈举止的尊贵与优雅,这是文化的思想魅力外现,这与知识没有关系。语言优雅,行为优雅,气质优雅,姿态优雅,语言优雅来自修学,行为优雅来自修行,气质优雅来自修养,姿态优雅来自修炼。一个民族的风骨需要每一个生命的同频共振,我们每一个生命种子在万物凋零冰封大地之后是依然寒梅傲雪,这是一代代炎黄子孙为我们这个民族建立起的民族贵气与傲骨,我们必须代代相传下去,因为根沉柢固的民族灵魂唯用文化进行润泽浇灌,故而民族华骨中自携的贵气源于古老文明一以贯之的大道至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