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看射桥新气象
文/张铁锁
4月12日上午,在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之际,平舆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县老记协特邀首席顾问徐子龙、县老记协会长倪建华,带领平舆县老记者协会13名会员乘车前往射桥镇采风。
在射桥镇党委书记王富成、镇人大主席余波、副镇长单耀辉等同志的陪同下,采风组参观了射桥镇的名胜古迹遗址、考察了射桥镇的“三园”建设。一路观看,一路交谈,一路感慨,真是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连声叫好!

射桥镇位于平舆县北部,距县城21公里,茅河、洪河纵横穿境而过。古代宋、辽、金朝时为射子镇,明清朝时为射桥集。1949年设立射桥乡公所,1997年撤乡建镇,成为射桥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沈子国故城遗址、汉朝县令张熹焚火台等被定为省级文物。境内传说有上天桥、下天桥、縻龙橛、拉龙沟、斩龙台、董永旧居、陈蕃祠、四贤观、开元寺、壶仙观、新莽时期钱庄、织机庙、黉庙、沈子嘉墓、张氏祖宗墓(张柏坟)等16处名胜古迹遗址,都有着历史记载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流传着美好的传说,这种文化底蕴和为民奉献的精神,一直激
励着射桥人民勤劳善良,务实苦干,开拓进取。
射桥镇下辖14个村委会,86个自然村,拥有63384亩耕地,总人口为65982人。漫步镇村大地,袅袅炊烟一阵阵,随风飘荡,望眼平田麦垅新,麦穗摇头随风摆,好似绿色的海洋,波浪起伏;漫步万亩油菜金灿灿,喜鹊长空飞翔,蜜蜂嗡嗡喜连天,真是人间最美色。桃红柳绿梨花白,到处弥漫着迷人的花香,春光融融,春水盈盈,春草萋萋,春花漫漫,蓝天白云,繁花似锦,果树成行,好一派美好的地方。可惜我无法妙笔生花,道不尽这大好春光,可我清楚的是十里春耕遍地忙,人勤机耕翻土浪,播种下春天的希望。还有热火朝天、朝气蓬勃建“三园”。你看河南中和科技建材有限公司(大王村),生产的中和京建防水涂料系列、中和七彩石漆系列、中和舆鼎水漆系列等三大系列产品,皆是绿色环保、阻燃、无毒无味的新型材料。产品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正在筹建二期工程,企业的宗旨是“科技创新,追求卓越,和谐共生,互动共赢”。企业的口号是“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新作为”。

平舆县德旺塑胶有限公司(永乐村),从业人员30人,主要生产塑胶管道,年产值超千万元,工人每月工资三至四千元。企业的口号是“产业振兴,百姓受益,同心协力,共创未来”。平舆旺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王湾村),主要是利用废旧物资再生产品,并与大企业签订订单生产,效益十分可观。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设,有望10月投入生产。本镇的皮革皮具加工企业3家,都在县工业集聚区安家,年纳税2000多万元。本镇的共同富裕加工园星罗棋布,有帐篷加工园、缝纫制衣加工园、户外休闲加工园、藤编加工园、维克多家纺加工园、艾草加工园、蜜然康食品加工园等。我们走过的村庄、街道、企业、车间、加工园等,到处可以看到“三级联动聚民力”“三园建设结硕果”“建三园惠民生”“建三园,实现乡村振兴”等横幅标语和墙体画。这充分说明射桥镇的“三园”建设有声势、有措施、有实体、有效益。
射桥镇党委书记王富成、镇长张燕表示:射桥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新作为,以强镇富民为主线,以“三园”建设、招商引资、基层党建为重点,抢抓机遇拼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共同富裕加工园,奋力打造“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射桥新天地,精心谱写射桥镇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赴射桥镇新闻采风掠影
文/倪建华
正值春日白云飘,记协采风赴射桥。
远望麦田连天碧,近入村寓似琼瑶。
射桥历史很悠久,先人射箭始封号。
沈国故址犹可觅,天下沈姓共宗庙。
感天动地张令公,为民求雨自焚烧。
拉龙沟连斩龙台,上天桥通下天桥。
名胜古迹随处见,人杰地灵厚福报。
历史文化底蕴深,明珠璀璨闪光耀。
中州名镇不虚传,综合实力排位高。
党委政府思路清,敢想敢干出实招。
招商引资力度大,三园建设见成效。
共同富裕加工园,中和公司谨代表。
乡村振兴产业园,德旺产品制塑胶。
旺成再生资源厂,废料加工税收高。
还有一些大项目,入驻县级园区了。
社区建设看西关,文明卫生环境好。
基层党建市先进,服务群众真周到。
边听边看边访问,目不暇接拇指翘。
赞叹射桥变化大,日新月异正飞跃。
射桥镇采风绝句十首
(平水韵)
文/张留坡
射桥黉庙
三间老屋两苍柏,雨雪风霜不自哀。
隔壁铃声犹入耳,蒙童几代拜师来。
韩家门楼
苍苔连草结檐楹,散瓦残墙半圮倾。
门洞未知游客意,恍然兀自说殊荣。
大王村共同富裕加工园
中和科技好名声,缔结城乡防水情。
带领村民来致富,三园建设露峥嵘。
永乐村共同富裕加工园
永乐村头工厂建,乡邻闻讯笑相传。
不光德望添名气,才出家门就赚钱。
注:德望,指平舆县德望塑胶有限公司。
王湾村共同富裕加工园
村民爱去加工厂,致富旺成夸有方。
利用剩余边角料,再生新品美名扬。
注:旺成,即平舆县旺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远眺沈子嘉墓
墓冢萧森乡道旁,千年依旧话凄惶。
国家弱小敌欺辱,欲要人尊须自强。
游沈亭即兴
古城溪畔又逢春,即见繁花又见人。
我等采风留合影,再添佳话逸芳尘。
参观沈国故城墙一角
都城几度绽繁华,五百余年谁不夸。
沐雨栉风千载后,而今只剩一堆疤。
拜谒张令公祠
清正为官东汉臣,事惊天地撼仙神。
登台求雨遗踪在,英魄于今佑万民。
诗赠西关社区
花木葳蕤楼宇新,田园清洁好乡邻。
来人都说射桥美,走进西关更觉亲。
射桥采风记
文/王超
其一:古迹观感
射桥古迹令人赞,历史厚重数千年。
一部沈挚文明史,射桥理应占大半。
沈国古城留遗迹,君王子嘉沃土眠。
拉龙沟 斩龙台,龙争虎斗成云烟。
上天桥 下天桥,仙人仙女上下天。
汉代名臣陈鹏举,刚正不阿不畏奸。
爱民如子张令公,祈雨台上成神仙。
物华天宝龙之墟,人杰地灵文武贤。
千古风流浪涛尽,更看今朝谱新篇。
其二:三园建设
三园建设看税收,射桥名列第一流。
大王中和科技园,防水防潮产品优。
永乐德望塑胶园,管件产供不应求。
王湾旺成资源园,产品外销不发愁。
没建设的不待慢,招商考察下广州。
党政领导团结紧,真抓实干不停留。
其三:美丽乡村
花木峥嵘气象新,道路清洁不染尘。
田园风光美如画,楼宇精巧显精神。
村民漫步公园走,晚间霓虹飘舞裙。
乡村都说射桥好,倍觉西关更亲民。
射桥镇春行
文/高蕾
乘着四月和煦的风,沐浴着春日的暖阳,踏上了射桥镇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射桥镇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淳朴的乡土民风迎面扑来。
这里曾是西周的沈子国,有着上千年的印记和传说,古寺庙、亭台楼阁、荒冢、残垣、拉龙沟、縻龙橛、斩龙台、新莽铸钱庄、古城墙等遗址,还有悬壶济世、董永与七仙女等美丽传说,让人耳目一新,充满着好奇和遐想!
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让射桥镇更加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轻轻拂过,犹如绿色浪潮翻涌;通往村庄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整洁的村庄,坐落有序,时尚的小洋楼比比皆是,呈现着美丽和谐的画面;村头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小游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村村都有加工园,镇里有产业园,人们家门口就能有钱挣,不出村就能有收入。
我们不禁为射桥镇古迹多、典故多、人文历史丰富而惊叹,更为射桥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抢抓机遇,围绕“三园”建设,绘宏图,谋发展,苦干实干,乘势而为,带领广大干群克难攻坚、富民强镇而点赞!
此行感动于心,无以言表,以文字记述之。
(一)
春日暖阳和煦风,古朴射桥民风正。
原野无垠碧连天,美丽村庄映眼帘。
村貌整洁道路宽,花卉绿植进庄园。
栋栋别墅似媲美,居民脸上露笑颜。
镇村两级领头羊,引领居民奔小康。
“三园建设”谋发展,乡村振兴有希望。
产业园里机器响,机声隆隆在歌唱。
皮革防水特新优,利税增收有保障。
加工园里村民忙,打工无需离家乡。
管孩治家有收入,在家务工心舒畅。
德望塑胶用途广,质量上乘产业旺。
村民挣钱不出村,加工园里献力量。
(二)
射桥人文特厚重,城墙脚下有沈亭。
西周残垣今犹在,沈国遗址在古城。
庙宇楼亭和荒冢,历史典故数不清。
尚存新莽铸钱庄,上下天桥传四方。
尊师重教弘遗风,黉庙建在古城中。
遥想当年宣誓愿,多少才子跨出城。
令公庙里敬张公,甘洒热血救众生。
古人为民愿赴死,今人注重爱民众。
悬壶济世费长房,传说天桥自由上。
济贫解困造民福,德善之风渊源长。
董永勤劳孝出名,仙女闻此心感动。
下凡愿为结夫妻,美丽传说世人颂。
射桥采风诗六首
文/ 李书华
(一)
沐浴暖阳白云飘,相约采风赴射桥。
三园建设谋发展,创建家园见实效。
(二)
上级领导思路广,引领民众奔小康。
古朴射桥淳民风,创新发展新方向。
(三)
产业园里新景象,工厂林立员工忙。
皮革防水是特色,创业发展铸辉煌。
(四)
春日暖阳伴清风,蓦然回首是故城。
上下天桥斩龙台,古迹遗留文物增。
(五)
三园建设谱新章,机器隆隆运转忙。
特色创建展宏图,群众一心齐欢畅。
(六)
家园创建新规划,楼宇厂房人人夸。
三园建设谱新篇,皮革防水响天下。
采风射桥等诗歌10首
文/翟峰
1.立新
采风射桥镇,文化底蕴深。
沈国建都城,精神至当今。
洪茅河纵横,流长财源进。
三园产业兴,废旧再立新。
2.寻根
射桥古城村,周代国称沈。
遗址出土奁,青铜陶器存。
民风历淳朴,诚实忠守信。
传世十八代,沈姓来寻根。
3.密封
射桥工业园,村镇已投产。
防水做浆料,畅销出中原。
远供国内外,修缝空隙钻。
绿色又环保,耐久密封严。
4.重造
废旧再利用,碎革又加工。
回收是垃圾,搅粉变细绒。
科技热处理,完美出厂棚。
强力不褪色,重造新品种。
5.罹难
赵桥村东茅河岸,沈国君主嘉罹难。
拒绝会盟伐楚王,被蔡俘获斩杀冤。
逝后葬于张柏坟,朝代灭亡被侵占。
6.令公祠
东汉桂阳郡临武,张熹季智当县首。
远涉任职平舆令,爱民祈祷降雨求。
天不随愿自火焚,一道红光升云头。
甘霖落地田园丰,修建庙祠祭永久。
7.洗尘
雨水洗浮尘,原野绿色新。
残花坠落地,桃杏微献身。
麦田拔节长,形势稳民心。
仲春早晚凉,衣适再出门。
8.传承
红花绿叶配,靓丽陶人醉。
踏青游河山,祖国无限美。
清明短假满,劳作齐归队。
拜祖祭先烈,传承千万辈。
9.珍惜
胸怀装童心,四季都是春。
珍惜好时光,快乐度晴阴。
挫折不气馁,荣光莫忘本。
看淡万物事,做个纯粹人!
10.贡献
清河古槐产业链,缝纫机器昼夜转。
裁纺助民千百户,出口换币挣银元。
一街两行民就业,共同富裕加工园。
城乡振兴齐并进,居家创业作贡献。
射桥镇采风综述
文/陈大启
射桥镇曾与朱湖、庙湾、杨埠同称中州四大名镇。您张开双臂迎接平舆县老年记者新闻协会十三人采风到来。
您如春天的阳光,明媚温馨。您如春晨的薄雾,神奇多姿。一望无际的麦田,正在拔节、挑旗(抽穗)。块块油菜开满金黄色花朵,树木披上绿色盛装。楼房有序分布在美丽的村庄,处处充满青春活力,洋溢着幸福与希望。
您历史悠久,为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是中华沈氏的发源地。我们站在“沈亭”的台阶上合影留念,《汉书—地理志》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在脑海里回想。我等采风留合影,再添佳话逸芳尘。(引张留坡游沈亭即兴)。
您文化底蕴深厚,“U庙”为古代开科取士、进京赶考的学子,提供应试培训,讲解基本须知,准备办理证件,提供一些所需。同时,还是蒙童私塾的启蒙教育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射桥完小也在这里,培养层出不穷的国家急需的各类专业人士。
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三国陈蕃,官居太尉,太傅。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彪炳史册。
东汉,射桥县令张熹,祈祷求雨,为民赴汤蹈火,撼天动地,龙王降雨,解民旱灾,万古流芳。
您警示后人,有国才有家,国泰民则安。沈子嘉国破家亡,揭示弱小落后必挨打。国破何有家,如今仅存墓冢,令人悲伤怜惜。
您大抓环境整治,优化人居条件。西关社区,家家住洋楼,庭院有花卉,街区路灯明,道路平如镜,公园在社区,健身又休闲,在省市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综合考评中荣获先进殊荣。
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聚民力,强信心,谋发展共富裕的三园建设中,因地制宜,创办大王村中和科技防水产品,永乐村德望塑胶有限公司,王湾村旺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共同富裕加工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打工,挣大钱,既照顾子女,赡养老人,又不误农业的双赢目标,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三园建设增强活力。
射桥镇党委、镇政府,齐心协力,在乡村振兴和三园建设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腾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