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逢梅子雨。樱蕉盛江南 112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细流草石穿
鱼虾绕荷莲
恰逢梅子雨
樱蕉盛江南
云势推星转
松芽起蒿间
他日成木后
蟠龙上青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者,谓之习学,何谓教育?教者教导,育者化育,故而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释之矣。《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自古以来,中国教育之目的不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而是培育学子的仁义礼智之心。生而为人,我们大都不了解自己,人类社会从宇宙自然之中脱胎换骨而来,满身携带的自然兽性与人伦理道形成的情志人性以及本真的灵魄天性都在同时发生作用,只有圣者明晰“天人合一”道理从而无悔选择天性!从而超越阴阳束缚回归太极元始之道。什么是天性?为天道活着,为真理活着,随宇宙规律而活着,来的清清楚楚活的明明白白又走的无牵无挂,让精神充满于天地间即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之中。
《老子》曰:“大道甚易,而人好径。”阴阳变幻的祸福仅仅是人的感受而不是自然的感受!大道公平天网恢恢,一切恩怨情仇时空而言会将万念化为乌有。 天地沉浮,祸福相依!让眼界开阔远去,再开阔远去,让心态放松下去,再放松下去,学会与天地对话,感悟知行合一的魅力,带领着血肉之躯走向光明之路即由阴阳回归太极。当人的思想意志无可奈何地被欲望牵引,灵与肉的搏弈必然在冰封之下激烈进行,肉体需要衣食住行等人间烟火的欲望满足,灵魂升华需要少私寡欲的精神修练!这就是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身心博弈!《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知识让人物质富有,文化让人精神富有,对欲望的追逐与放下就成为灵与肉的搏弈方向,这就是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前行。仁义礼智之心,应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论你是否相信天地间冥冥之中总有一股力量推动日月星辰运转,同时也牵引你从生命萌萌走向死亡茫茫,当人们向外挣扎着追逐有形之物的安乐享用时,几乎没有人向内反观精神之心的声音,而这个精神体却是惟一终生最关注我们自己的“真实存在”宇宙灵物。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人生路上沉淀下的多少精华?我们大多人只有在挫折之后才去反思灵魂深处的真正需要!人在一帆风顺之时或踌躇满志之时却将自己的功业定位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从而忘记本性之“我”更需要“道法自然”!游戏于“小我”之家,而宇宙世界方是“大我”之归!一旦悟达到宇宙万物的灵魂共体,您也就没有了一切分别心与执着心,您也就理解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真实含义,您也就明晰了易经中不受阴阳束缚的太极一元世界的本来面貌!
“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人活着每天既有创造也有消耗,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如果我们创造多而消耗少或曰奉献多而索取少就是积福。 我们应该带着无限感恩之心,在精神之需、情志之愿、欲望之求三者之间作出平衡与调节,真正的幸福不是占有多少,而是满足精神与情志愉悦与需求!日月循环,四季循环,历史循环,生命循环,大千现象的世界规律就是循环复往,万象变化皆规律使然!人心必须道法自然又天人合一。文以载道而化天下,这是文化教育的本质目的,所以人类教育之目的不是依赖知识教育而在衣食住行中碌碌终生,而是开启智慧之心与觉悟之悟,不断履行仁义礼信之正道,故而圣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