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微知著习短文之032】常怀三个“都是” 呵护祖国花朵(999字)
作者/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老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因而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还应常怀三个“都是”,为呵护好祖国花朵而遵道崇德,知行合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幸福的天使,要让他们在自己的城堡里建造属于自己的童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则是捍卫民族的长城,强健中华大业的基石。走进校园的孩子,不只是一个学生,更是可期的人才。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出路在创新,关键在育人,根基在教育,这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这些幸福的小天使,要善待不要苛求;要关爱不要溺宠;要放飞不要“画地为牢”,鼓励倡导爱好,支持异想天开,让童心无限制的发挥,无边际的想象。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喜欢就没有天性,没有天性就丧失想象力,丧失想象力就不会有创造力。有梦想才会有成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要让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竞相绽放。对孩子不要约束,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学会交流,鼓励点滴进步,关注细微优点。老师要在课堂上将“鼓励式教学”进行到底,倡导提问,提倡发言,让“情境演绎””趣味开导”“理性疏通“走进学生心里,用最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缓解学生紧张学习的压力。“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这天性就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允许他们各自开花,竞相绽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最美丽的春天,要让他们有翅膀的心灵一直朝着春天的方向眺望。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纯净的像一泓清澈的湖水,孩子的内心是透明的,透明的像一块闪亮的宝石。他们的纯净与透明,没有一丝污点,不含任何杂质,这是每一个孩子童真的珍贵之处。他们是春天的希望,要让他们有翅膀的心灵一直朝着春天的方向眺望。家长不要自私贪心,老师不要苛求功名,要让孩子像花儿一样的自由开放。我们的育人宗旨,不是培养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施展各自特有的才华和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学校是孩子成才的家园,每一个环节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应苛求孩子全盘照搬老师的逻辑思维和行事风格。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松开紧握孩子的小手吧,让他们自由发展,支持孩子去想象,让孩子酣畅淋漓地施展才华,幼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火花终将照亮未来。
(2024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