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二则
作者~赵新洪
一、
《捧臭脚》
晋永昌年间,渝州一举子,姓吕名方,苦儒身世。深歆诗文,礼仪,凭才应试,金榜前三,遂被放任渝州县令。
吕方、生性刚直且简朴,忌恶虚华,即任后欲将平生之学奉于民,报效国家。誓正县之纲纪,秉正执风,造福于民。务使辖内盗匪不生,淳正民风,言曰:乡民安居乐业乃己愿,官清民顺,不枉此一任也″。
一日,县令坐堂批文,皂役两边,旁立一书伴小厮。时正值伏夏,堂内酷热难奈。吕方将靴脱落于地,赤足办公,气味渐发,满堂皆觉味。忽旁一役高呼怪哉!高声道:此何味也?如兰麝之香也!″。众闻环视深闻,欲寻味之出处。时众皆略闻足臭味难耐,不知此役弄何鬼玄,故都不敢自然。遂见高呼之役低头寻至吕方足处耸鼻细闻片刻,惊呼曰:⺀味发此处也,余生三十余载,未见过此怪事,大人您贵足,何其香也!″。吕县令听罢朗然。忽生一计对役曰:汝所言真否?″役答曰⺀然″。如是吕方对众役道:汝等可依次闻来,但需直言″。于是皂役两班依次闻过后具言:香″并连称奇事。唯旁立小厮茫然,立之未动。县令见之招手道:汝亦闻来″小厮无奈俯首细闻,顿时大呕不止,涕泪俱下连呼臭死我也″。
手指众役骂曰:尔等枉言也″。吕方冷笑道:此捧臭脚也!人食五谷岂有香臭不分者,汝等枉食奉禄,阿谀奉应丶随帮逐合,不思励精图志,解民倒悬,岂是国之所需哉!″。遂罢斥开革,逐出公堂,另换新班!。吕方对新任众役嘱曰:今后尔等处事,须直言矣,各司其职,报效于国民。如有私心,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秉公办事者,绝不宽恕。″小厮因直言升为班头。
而后衙内上下一心,公正廉明,广开言路,兴漕治水,扶助农桑,不二年,县内政绩显赫大
治。百姓沾福!
为感谢吕方之清廉。乡民修“生祠″以祀之。

二、
《尼姑庵》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后、宋朝中众臣产生厌战思潮,辽宋两国、终于在檀渊协商构和,共修盟好,才结束了辽宋多年争战、两国人民才有了一百多年的安居乐业。
辽道宗好佛,在北方域内兴建了许多佛家寺庙,庵堂,佛塔。小镇旁也建有一座尼姑庵,由于劝善行医治病,来庵拜庙烧香,求子许还愿者众多香客不断!香火一直很盛!
一日,庵外山门前一醉汉倒于门侧,昏昏不醒。时值傍晚、香客还未走净,不时围观。这时从庵内走出一年轻女尼姑、将男醉汉扶起背至庵内,人们议论纷纷,说是尼姑不守清规,乱拉男人回庵过夜。俗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时风声传遍四周村镇,自此香火大减,访客信奉者很少登门。
庵内主持问其原委,命其小尼姑想办法说明,澄清名誉,请回香客。小尼也不推辞,随即用毛笔在黄纸上写了十四个大字:⺀醉人妻第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汉妻。″。字贴出后议论平息,访客依旧、香火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