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黑山拜年
作者:张利平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她外婆家在黑山,因此对黑山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上学以后,学会了写黑山俩字,也慢慢理解了字的意思,我认为黑山这个地方肯定树木很多,山大沟深,远看山呈黑色,故曰:黑山,这种想象一直占据心中。母亲多年来常常念叨想到她舅家拜一次年,可是由于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母亲唠叨的次数多了,父亲就同意去黑山一次。再去之前,父亲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早早向单位领导求情,借到单位的公用自行车,同时给自行车润好油,打足气,检查了车闸,又置办了拜年的礼物;母亲则年前到外婆家,说好请三舅送我们去黑山,并向大舅说了情况,让大舅把他单位的公用自行车借给三舅用一下送送我们。
应该是1979年的春节,大概是我上小学二年级左右,大年初二早上10点吃过早饭,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带我和二个妹妹到黑山她舅家拜年,我们终于踏上了去黑山的路。记得当时我8岁,大妹6岁,小妹4岁。当时我们家住的油坊渠村不通公路,只有一条二尺宽的土路通到仁治乡政府附近的杨峪河到金陵寺的公路上,我们只好步行1小时到距家5公里左右的公路上,然后大妹坐在三舅自行车的前横梁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父亲则前面带着小妹,后面带着母亲,父亲和三舅的自行车前车把上还挂着拜年的点心、挂面、饼干、罐头、年馍等。我和母亲只能侧身坐在车后座,因为车后座右侧还绑着一个帆布提包,里面也是拜年的礼品,听说舅爷兄弟三个,加上几个表叔和姨婆共七、八家人呢,因此带的拜年礼品较多,帆布提包看着鼓鼓囊囊的,好像很重。
三舅带着我和大妹走在前面,父亲带着母亲和小妹走在后面,三舅每遇到一个村子就向我和妹妹介绍村子的名称,属于那个乡,有没有我们的亲戚住这儿等等,一路上说个不停,让我记住了不少村子的名字。父亲和三舅从仁治乡政府骑行到杨峪河区公所附近,再从杨峪河区公所骑行到四合村南秦河桥头,然后向西到刘湾乡周磨村,再沿小流峪河向三十里铺方向走。往三十里铺走全是上坡路,父亲和三舅遇到上坡就下来推着车走一会儿,走完上坡到平路上了,又骑行一阵。大年初二天气寒冷,应该是三九节气,在公路上远远看到小流峪河里结着厚厚的一层冰,一条白色的冰带很长,在太阳的照射下异常刺眼。阳光明媚,可气温很低,我觉着脚冻的生疼,可是看到三舅和父亲却满头大汗,他俩不时用手抹去脸上的汗珠。过了三十里铺乡政府,路越来越陡,几乎全是上坡,我和妹妹、母亲只好下车步行,也好让父亲和三舅推车轻松些。好不容易翻过岔子岭,下到岭底,就到姚河村了,再走一会儿,就到吴庄村。到吴庄村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我和妹妹喊叫肚子饿了,于是我们停下来休息,吃了带的馍,记得三舅还到公路边一户人家家里讨来一大碗开水,我们轮流喝了几口,我现在还记得那碗白开水是那么甜,简直解渴极了,是后来我喝过的任何饮料无法相比的。
大概休息了二十多分钟,我们继续推着自行车翻殿岭,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殿岭阴坡积雪很厚,公路上全是青冰,记得我和妹妹滑倒数次,父亲和三舅小心翼翼推着自行车慢走,害怕摔倒后损坏了拜年的罐头等礼品,记得他俩迈着细碎的步子,双手紧握车把,车身内倾,满脸严肃的表情当时令我好笑,现在想起却有些心酸。翻过殿岭,全是下坡,路上的冰也消融的差不多了,只见路上湿漉漉、水淋淋的,自行车驶过溅起一串泥水。我记得三舅骑的很快,自行车后轮的泥水溅到我的新棉裤上,令我心疼不已,我就双手牢牢抓住车后座的钢筋货架,双腿双脚尽量前倾,避免裤腿被泥水打湿。
下到岭底沙河湾村,自行车右拐,进入一条沙石路,不远处就是建华村,记得又上了一个坡,才拐入右边的一条沟里,这时三舅已气喘吁吁,不再说话,我也饿了,不想问话。进到沟里之后越走越宽敞,大约进沟行走半小时,再拐入靠左手一条更小的山沟,小路仅二尺左右,这时只能推着自行车了,不一会儿,看到四、五家人家,三舅休息一会儿气息平稳了,对我说,前面就是你舅爷家,我肚子饿的咕咕叫,有气无力的说,真远呀!心中想着到舅爷家赶紧填饱肚子,竟忘记了问三舅这个村叫啥名字!我们先到大舅爷家里,他家在沟口,二舅爷和三舅爷家离沟口稍远些,到大舅爷家不一会儿天就黑了,大舅爷给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别的菜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家用漆油炸的油膏和面疙瘩很好吃,不过吃过之后嘴唇木木的,像涂了一层蜡!父亲和三舅第二天带着我们分别拜访了二舅爷和三舅爷以及几个表叔、姨婆,第三天他们俩骑自行车回去了。
由于交通不便,母亲说她来舅爷家的次说也屈指可数,记忆中只来过两三次。这次去后,舅爷和妗婆很高兴,一定要母亲多呆几天,于是我和两个妹妹及母亲住了下来。记忆中三舅爷的儿子保安表叔家房屋三墙旁边有一股山泉很神奇,大拇指粗一股水从石缝中汩汩涌出,注入下面一个石头砌成的小潭中,溢出的水顺着一条小沟流向小溪边一处竹林,早上起来,这眼山泉冒出袅袅热气,池中的水温热,细看竟有小鱼游动,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小鱼让我感到惊讶。保安表叔家背靠大山,山上的雪还没有消,四野一片银白,如童话世界。表叔家屋后是茂密的树林,房子前面靠近小河是一片竹园,竹子在雪的映衬下愈加苍翠,竹园中鸟鸣啾啾,这条小沟就住着舅爷和表叔们六、七家人,环境优美,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清静!
在舅爷家呆了三四天,母亲带我们到沟外姨婆家小住。记得姨婆家在沟外大路边,村子很大,姨婆家在村中间,住着四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屋里屋外打扫的很干净,屋檐下的劈柴码的整整齐齐,外立面浑然一体,缝隙很小,老鼠也钻不进去。初次见到姨婆我吃了一惊,我竟以为又见到了外婆,她两人长的实在是太像了。姨婆家只有两口人,听母亲说姨夫爷去世的早,姨婆的两个闺女也出嫁了,有一个小儿子福顺表叔到山外关中住家了,家里就只有姨婆和大儿子福治表叔。大表叔当时三十岁左右,还没有成家。每天吃过饭后,表叔就带我到附近邻居家玩,有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不知怎么回答,表叔就会说,这是我表姐的儿子,是从县里来的,我有些脸红,其实我的家乡油房渠村比这儿更偏僻、荒凉、落后,只是我们村离县城近一点。我看到与我同龄的孩子听到我是从县里来的,眼中多了一丝羡慕。在姨婆家的那几天,表叔还带我去位于该村的县萤石矿玩,我记得矿上的生活区很大,好像里面还有一幢二层的蓝砖砌成的小洋楼,晚上灯火通明,可以说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我们村那时还没有拉电,家里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矿上的电灯对我震动很大,我不知道仅凭一根电线它是怎么发光发热的。当时矿上已经收假上班,工人很多,来往穿梭于矿区和生活区,个个身穿劳动布工作服也不觉着冷,昂首挺胸,显得意气风发,我很羡慕他们。我们还在矿上看了两场电影,听表叔说工人们月月可领三十多块钱的工资,住宿有宿舍,吃饭有食堂,伙食不错,十天半个月还能吃一顿肉。还有就是矿上有澡堂子,工人们免费洗澡,表叔说他们有时也可混入澡堂子洗澡,萤石矿工人的生活令我神往,心中暗想,啥时候我也能当上工人就好了!
记忆中表叔家有一个后院,后院一株石榴树旁边有一个洋芋窖,我们去之后,姨婆让表叔挖开洋芋窖掏出一笼洋芋供我们食用。记得那几天我终于实现了洋芋自由,蒸洋芋、炒洋芋、煮洋芋、凉拌洋芋片让我吃的很尽兴。我们那儿好像种的洋芋不多,生产队一年分不到多少洋芋,吃不到一两个月就完了,冬天能吃到洋芋于我是很幸福的事!白天表叔在堂屋的炕洞里架起劈柴,炕洞上面吊一个水罐,烤火的同时一袋烟功夫就烧开一罐水,喝水洗东西很方便,表叔还在柴灰里埋下几个洋芋,不一会儿熟洋芋的香气就弥漫屋子,我迫不及待的刨出洋芋,顾不上烫手,剥开皮就往嘴里塞,烫的直吸溜,不一会儿吃成黑嘴巴!母亲就会训斥我,说我太桑眼,就像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似的!
我们在姨婆家呆到正月十四,决定第二天回家,因为我正月十六要开学了。记得我们回家的前一天晚上,二舅爷来到姨婆家,对我们就坐车安全整整讲了两个钟头,这可能是我最早接受的安全教育。记得二舅爷说车开动的时候千万不敢把手和头伸到车外,车停下后一定要等车停稳了再下车,下车后不敢在车前绕行,要从车后走等等,他又列举了好多关于乘车不规范而发生的骇人听闻事故,当时我认为二舅爷真是迂腐和啰嗦,现在想想那也是长辈对小辈的爱呀!正月十五早上,吃过饭后,表叔送我们到沟外,等商县城至黑山的公交车从黑山返城时我们挡住,坐上车,依依不舍离开表叔家。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也走三十里铺,再翻南秦岭,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团结路车站,记得母亲和两个妹妹晕车很厉害,一下车她们就吐了。由于我是第一次坐公交车,心情激动,感觉良好,觉着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驶如骑马坐轿一般,觉着很美!休息一会儿,母亲带领我们步行从团结路走到构峪口,再沿长坪公路走到上河,翻过构峪梁回到家里,由于妹妹人小走不动,我们走走歇歇,整整步行四个小时才到家,到家时天快黑了,至此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黑山拜年之行!
长大之后,才知道母亲带我们去的地方叫曹湾村,属于黑山区松树嘴乡,不过现在已合并到杨峪河镇了。九十年代初,姨婆去世之后,表叔到武功县长宁镇安家落户。几年前,几个表叔也移民搬迁到杨峪河去了,从此之后这个叫曹湾的地方再也没有我的亲人了。2000年左右,母亲带着我女儿还到表叔住的武功县长宁镇看望表叔并拜了一次年,听说表叔见到我女儿很稀罕,还说起他带我逛萤石矿的往事!往事随风而逝,过去的往事好多已忘记,但母亲带我去黑山那次为期半个月的超长拜年之旅久久不灭,愈发清晰!我想走亲戚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记住自己的根,让你知道亲情的可贵,让你明白自己身后有亲人支持,母亲的根在外婆家,外婆的根在舅爷家,亲情和血脉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我知道,这个叫曹湾的地方曾住过我的亲人,我将永远记住它!
书于2024年3月8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