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菲四月尽,山外新雷惊 1130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日暮望残红
诗书任平生
芳菲四月尽
天外新雷惊
波烟次第升
阡陌黄花迎
池瑶倾梦雨
闲歌坠湖中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继而复曰:文之无道,行之何远?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原始动能,生命蕴发其实是内心灵性的觉知、觉醒、觉悟过程,圣者先知而觉后知,道者以内闻之道而觉天下斯民,由之可见,生命的真正意义不是自我觉悟,而是以觉悟之道而大化天下,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真义内感。昔日孔子言己平生述而不做,不注文学形式只留大道思想!文学乃文化之载体或思想表达之形式,文化乃“山水”而非醉翁酒之文学,文学变成文化,必须文以载道以化天下。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俊马驰骋,永无止境,文以载道,大化天下!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回顾几千年来许多惊世作品至今无人书及!例如孔子之《易传》,司马迁之《史记》,李白之斗诗,曹雪芹之《红楼梦》等等,皆是文以载道之楷模。文化传道,文学记事,而一切道理又蕴藏于万事万物中。记得《围城》中有句喻婚名言:“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其实这句话用于文学创作并非准确。文学世界里没有城池,文境如天,候门似海,一旦趣致,终生为之。十几年来我从不足百字的小文章写起,这一笔就没有停下!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支撑着你的意志推动文学写作滚滚向前?兴趣与兴趣深处的觉悟!内心道之生发则为悟,大道至简,如之璞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学走向文化就是境至道界!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灵魂的修炼,神学也好,哲学也好,文学也好,仅仅是生命修炼的一种法门而己!文学是什么?文学不是华丽文字的组组合合,而是灵魂内质的真实流淌,一旦若有虚情假意搀杂其中,文学就变成了八股文,变成了“样板戏”,也就变成了垃圾信息三俗文化,也就失去了文学本有的生命力!传世文学恒久的生命力就源因其字里行间的思想流露与读者灵魂琴瑟共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恒久文学的生命力还源因对尘缘万象无情变幻的慨然感发,民仇官富,天妒英才,世间真正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江湖多风浪,家国有难经。在巅峰享观万家星火之时,望眼欲穿的就是自己一生的高度会达到哪里?尘凡生命中也许事不遂心、意不随愿、情不随缘。但人生的修炼、修养、修行会让我们尘物淡观。不管权贵还是巨富,在文学眼里皆是笔下的造型,不管穷苦还是贫贱,在灵魂眼里平等如天。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乃及平天下,修心、修德、修身皆是修炼的基础,修炼什么呢?修我们的心理内涵,修我们的思想意志,修我们的行为作法,然后觉悟我们的内心之道。修是什么?修理、修补、修正,是补偏矫枉,走向中庸之道。 人的修养来自哪里?来自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来自家风正能的长期熏陶,来自社会正气的长期熏陶,来自国家政策法律人文关怀的长期熏陶。小修修于山,大修修于市,故而内外大小环境都是我们的修行之所!人生如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觉悟时节就是梦醒时分。一切修养最终皆会通过智慧体现出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万家灯火中,我们是一柱擎天的火炬还是宁做明灭隐约的小丑萤火,我们望眼欲穿的是灵魂的终端还是眼下的拌脚金石,也许人人心境中都有答案,从文化发展为文学,易如反掌,从文学升华为文化,则逆水行舟,因为一切觉悟之道形成思想之后最终都纳入文化的海洋,此乃见贤思齐之根本!

昼夜交晖过,岁月莫蹉跎 113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昼夜交晖过
岁月莫蹉跎
流年三百日
茫然与谁说
节向暮春行
峦径掩翠葱
巅高独涕怆
纵我天地中
花径掩映,草木婀娜,万物复盛,谁误时节?出入深梦良宵,望送斗转参横,怠以医疮剜肉,苦心天地勤劳。天命尚不极之,日昃霞浮在西,地利必待天时,羽化人以类聚。尽管书些文彩,天罡小如牛犊。信步天街漫游,闻过无怨惭其。峰回路转错正,不达源因欲速,世功何日及?虽有乘风之志。仁者知凤稀,智者逊谦礼,小卒区区之力,何来磅礴大气?缘者自求索,无缘人不度,心寂天地静,时来花满枝,世有伯乐眼,马有千里蹄,苟若承伟业,长虹贯天衢。三界人间乐,自然道法生,贞道冥祖远,雄关立恢弘。天有天道之轨,人有人伦之序,欲穷目千里,更上一层观,自知道卑浅,气象生万千。天道酬觉人酬勤,万物并育贵和邻,悠悠天地我自归,茫茫尘海日日新。道立天下非一日,百年变局七星临,无意涛惊霸林鸟,云淡月消西山沉。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