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谁是最有科学效力的计划生育
🏵️🌻🌼🌲🌲🌲🌴☘️🌵🌺
毛泽东最早提出节育和计划生育的思想,是1956年10月12日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的谈话中。他指出:“过去有些人批评我们提倡节育,但是现在赞成的人多起来了。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目前中国的人口每年净增1200万到1500万。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我们有一位民主人士叫邵力子,他就提倡节育。”【《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53页。】毛泽东的这段话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提倡节育;二是提倡家庭有计划的生育,家庭的生育计划应该同国家的生产计划相配合;三是人类应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再生产。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节育与计划生育的内涵是有所区别的。所谓节育,是指夫妻采用各种避孕方法节制生育,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计划生育,则是指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根据我国80年代宪法的解释,计划生育是指按照实际情况,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有些地区以外,提倡晚婚和节制生育,采用科学方法,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592、1090页。】。毛泽东在这段话里,不仅赞同提倡节育的做法,而且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可以说,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提出计划生育思想的第一人。
稍后的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要研究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在3月1日的会上,针对马寅初关于人口控制理论的演讲,他说:“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政府应该设机关,还要有一些办法”。【《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131页。】从这里不难看出,毛泽东在十分庄重而严肃的重要会议上,已经正式提出了计划生育的主张。
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不仅说明了毛泽东的战略眼光,也说明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当时整个国际社会还普遍未对世界人口膨胀作出快速反应的状况,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当然毛主席也批评过马寅初在1958年提出的计化生育方案,毛主席既看重了人多力量大的好处,但也同时看到了切合经济发展的匹配为出路,主张了晚婚晚育的方案。特别是50后那一代,大多数人都推行了晚婚晚育,他们都在27-8才开始结婚生子,这显然是推迟了传统习惯的多生育条件,至少是平均推迟了5-6年,这5-6年里起码对每个家庭平均来算要减少两到三个孩子,就按传统习惯的平均每家达6-7口人来算吧,每家也只不过是有三到四个孩子而已,估计一平均也就是三个孩子了。这样的话一是能够解决家庭传统负担,同时也给社会能够提供多做贡献的机率。二是也不至于造成老龄化照顾的困难。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也会逐渐意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缓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都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对于征兵,人口传递的平稳过度,缓解一切弊端都是很有益处的。
对于后来的强制独生子女制度形成,晚婚晚育也给放松了。有的17-8,20来岁就结婚了,有的还继续超生,有的独生,出现了很多负面因素。当前形成了很多不利因素,未来老龄化家庭负担谁来解决?征兵问题也是个大问题,放开生育后生不起养不起,人口在下降又是一个大问题,还有是大龄青年不愿结婚,错过机会结不成婚这都是很难办的问题。我想着如果有毛主席在世,这些弊端他都会预测到和会做出提前防犯措施的。
虽然我们现在能够迅速达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是分享了人口多力量大的红利,二是计划生育迅猛,也正好分享了这几十年的家庭负担少,投入社会多创造价值的红利。
但是有利也总有弊,马上要进入老龄化了,老龄之比基数大,年轻人少,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要扛几个人的负担,是顾家还是顾国?还是顾自己?经济还能够顺利发展下去吗?是毛主席没有经济头脑还是后继承人缺失全面权衡利弊能力?顾此失彼,现在人民痛骂这些昏庸无道的人都已经来不及了,实在担忧未来能走到哪一步。
写于24黄金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