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乒乓折射家乡华丽嬗变
作者:刘志强
2019年6月,固安县乒乓球比赛在金梦俱乐部举办。上午9时,男女8台案子同时开赛,噼啪噼啪的击球声、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裁判员正装严肃,神情专注高抛硬币,正决定选手谁先发球。我在第三场被强大的对手斩于马下,心服口服。
赛后我就加入了长福宫乒乓球俱乐部,这里球案8台,人员几十号,球员的球衣、球鞋绚丽辉煌,几千元的球拍儿,也屡见不鲜。球员当中真是高手如林,新手如丝,男女老少咸集,最长者83岁,远台拉弧圈似长剑在手,最年少者9岁,正反手推挡自如。夏天的早晨和傍晚空气很凉爽舒服,非常适宜训练,训练场人声鼎沸,欢乐如潮,挥汗如雨,湿透战袍。但见旋转球飘飘悠悠,球路诡异,让人捉摸不定;拉弧圈信马由缰斜长难防;大板扣杀急似流星快如闪电势如破竹;摆短上旋小三角,上步拧推显神威。含情脉脉的下旋让对手把球儿送进了球网的怀抱。抢攻豪情万丈,回防怆然悲壮……
训练间隙,我和球友披着湿漉漉的球衣坐在场边,时常一边品评场上队员的表现,一边谈论起小时候的乒乓事,禁不住别样滋味涌上心头……
1976年我在偏僻的农村读小学,我们的教室露着年久熏黑的柁、檩、花架、苇薄儿,蓝白色破旧的门窗怎样使劲拉拽也关不严,不小心还会有小木刺儿扎入手心。校园四周的墙头儿是用细碎的麦秸和着泥垛起来的,约有1米多高,墙头儿经过风吹雨淋变得越来越矮。西边留下10多米的豁口就是校门口。校园靠北处有一个乒乓球台,球台是用整砖和碎砖垒成的,球台面是用洋灰抹平的,中间摆上一溜儿旧红砖就是球网。
儿时就读小学校园的乒乓球台。
就是这个球台给了我一个欢乐的童年,让我和乒乓球结下了缘。
老师们不打球时,我们就操练起来。歪歪扭扭,踉踉跄跄,球来球往,用尽力量。没有真球拍,就在纸板上画出球拍的轮廓线,再用剪子铰下来用。谁手里要是有一个光板儿(两面没有胶皮的乒乓球拍),就让同学们煞是羡慕,如获至宝一样。
可现如今可谓盛世乒乓,2015年9月固安县市民活动中心建成运营,占地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室内有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等等,乒乓球比赛场地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可同时摆放12张乒乓球台,容纳500人,自开业至今共举办50余场比赛,乒乓球项目取得了廊坊市第八届全运会成人组单打第一名的骄人成绩。现在每天乒乓球训练场馆内人声鼎沸、高手对决场面屡屡上演。
固安县市民活动中心乒乓球比赛场地正举办赛事。
至今,固安县共有乒乓球场馆30余家,村委会、健身房里乒乓球台是“标配”,各小区的乒乓球训练场有80多处,每处安置3到10台不等的乒乓球台,且配有良好的灯光。每天早晨6点就开始训练了,一到周六日训练人员会骤然增加。
固安县乒乓球薪火相传,大人小孩儿都对乒乓球有着特殊的情结,每逢有大赛,人们都会聚集在县人民广场上,通过广场大屏幕观看比赛,为选手喝彩助威……
因为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固安乒乓球的发展将势不可当,从无到有、由内到外的嬗变见证了固安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以及明天更美好的未来。乒乓球清脆的击打声不正像我们这个时代不断前进的铿锵足音吗?!“东方风来满眼春”“万类霜天竞自由”,时代的琴弦正弹奏出奋进的旋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必将迎来万丈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