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潇丹
凌晨四点,走到和风路28号大楼的门外,感觉有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意外首先来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特殊气息的敏感。在抗疫最紧张的时刻,时间被切成碎块,身体肌肉开始松软散落,但脑子一直是24小时开机运行的状态。指挥部充满包浆感的桌面上,指尖轻触,能感受到新鲜通透的冰凉。会议室靠墙那一面飘窗不知被谁打开一角,缝隙中急促气流在呼啸奔腾,鼻孔瞬间就钻进了一股万物生长的气味,这气味通常会带来成熟收获的美好回忆。但此时只是产生了一种美好季节提前的错觉。此刻,万千的人们忍着一时的艰辛,正在为美好未来倔强地努力着。
门外是整片朦胧的麻灰夜色。凌晨的灯火都自觉退下,周边的楼宇早已昏昏睡去。夜色深邃如海,时问驶入了夜海最深处。那最深处的暗和寂静淹没掉白昼退下的所有空间。这空间之中有一排火树银花将漫漫夜色划开一条裂口。门外的小广场上,土株缤纷盛开的吉野樱上星火璀璨,一圈圈金色LED灯带缠满权干,盛满花朵的枝丫下又垂吊着三五颗球状的灯笼,如一颗颗星球悬于太空。此刻正是樱花璀璨的季节,明黄色的光圈照亮满树的娇嫩妩媚,将白天的一幅水粉涂抹成夜色灯火里的水墨。春风拂过,摇曳下一些碎玉散金,有零碎花瓣落到不远处的景观水池中,随波漂荡。风给空气中带来些许氤氲水汽,让人感觉是在微凉的水中漂浮,抬眼还试图去寻那隐藏的光。能听见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一叶一草一花一木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里感动了。
一辆小车从大楼地下车库爬上来,车灯射出的光柱里,有碎雪漫飞的错觉。车子驶过减速带,咳出几声闷响。有人换班离开大楼轮休。白加黑的连轴转,让大腿根部和脚底感觉木讷,肌肉不受控制,两条腿行走时不自觉地拖行,鞋底在地砖上来回摩擦,发出撕拉样的响声,部分被无声夜色吞没,部分被墙壁地面反射后,被调高放大了音量,刺激耳膜。
视线从此地往东望去,经过净慧西道,拐上匝道,有一条高速公路擦边而过,这是一条重要的货运通道。特殊时刻,这条大动脉正供应着这里几乎所有公司工厂需要的物资营养。一辆辆宽大且粗长的货车排成行,在开口等着检查通过。司机在路上不能下车,不能摇下车窗,不能和外面接触,他们有的已经开了一天一夜,志愿者们一边加快检验一边落泪。他们觉得无能为力,他们又觉得要坚持到底。陪着缓缓通行的卡车的,还有卡口路基旁的一排樱花树。那些长条型的厢体,密集的车轮,在夜色里排成了一列火车,“火车”启动了,制动声、鸣笛声、刹车片夹紧轮毂的摩擦声、“列车员”手持喇叭的呼喊声……几朵樱花花瓣被一瞬间的风贴到车窗玻璃上,车窗是不能开的,花瓣就陪着司机一路前进。你想起塔朗吉那首《火车》:“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令人记起了许多事情,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客多少都跟我有亲,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这是一片被樱花惦记的地方,也是一座被幸福眷念的地方,这里的繁华与富足比肩而行,无人机一个来回的距离内,从菱湖大道、净慧东路西路一直到干城路、大溪港湿地公园,沿线布置下十多个品种近万株樱花。染井吉野、河津樱、寒绯樱、郁金樱等等,盛开时浪漫,夏绿时荫浓,各条樱花大道各种樱花林串起各式景点,随时光流转,繁华像露珠一样的晶莹精致。被宠幸被热恋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但追求幸福的努力却一直没有间断。每一年的樱花都会如期而至,每一年的樱花都会遭遇各种困境。对于努力奋斗的人而言,粉白的甜美,不是天生的,江南的甜腻温柔,是要熬过春寒之中的冷风冷雨,是需要厚积薄发的暗自蓄力,是需要等待,需要珍惜的。
目光收回到凌晨这片樱花小品前,这些樱花树一直在等待着、陪伴着那些深夜晚归人、不归人。奋斗和辛苦,并不孤单,并不会被遗忘。再过几个小时,属于锡城、属于江南文脉的小品会再度舒展开来;再过几个小时,风会有许多话要说,樱花也有一夜的见闻要讲;再过几个小时,拂叶摇花、裙裾飞扬的激情,年少风雅、鲜衣怒马的斗志,将在樱之幽静的意境中呼之欲出,连绵不断。


本文摘自潇丹的《凌晨四点的樱花》
作者简介:潇丹,男,安徽桐城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做过记者、编辑。业余写作,在报纸及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本书描写了现代都市人的思绪片断、出生与成长后的日渐疏离、现代社会与江南水乡之间的隔阂冲突,以及现代人群的复杂感受。小镇青年、新市民、城市里永远的外乡人、爱情里独自行走的人、理想和现实媾和的人,他们的暗恋对象、父辈祖辈、职业爱好、思想火花……化成各色故事片断和细小的叙事。一位现代都市中年人所经历的细碎点滴,将在更多人身上一遍遍重演。从这本书中,我们会读到一些人的过去、一些人的现在和更多人可能的未来。
观后感
在后现代意味浓郁的中国当代都市场景内部,潇丹是深刻的体验者、观察者和文字记录者。他用独特的第二人称,沉潜其中,又出乎其外,为我们创制了一部情感入微、镜头幻变的人生剧集。
——艾青诗歌奖、三毛散文奖获得者 黑陶
很多时候,潇丹的文字似乎为多数浮游于城市的“孤寂游魂”而写。事实上,有一个乡愁满目的“失落的秘境”,在他第二人称居多的书写的动力后面,若隐若现。
——著名诗人、散文家 庞培
本书是作者与自我的对话,也是审视。分析生活近乎漠然的背后,其实是被城市生活遮蔽的热忱,只是这热忱,需要以理性的方式去剥离、剔出。潇丹给都市散文提供了一个捉摸不定“你”,读者和作者就此合一。
——小说家、杨柳风艺文空间创始人 阮夕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