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潇丹
小区往东一公里处,有个新建的公园,公园入口正对着新迁入的市府机关,现代简练风格的大门,花坛、雕塑、地图、指示牌沿门一侧整齐地排列好。两座并排的小拱桥,像两弯括弧,走过去也就十步不到的距离。括弧中间堆石叠山,顶上引一溪水泻成个小型瀑布,落到地面挖出的小潭里,蜿蜒到园子深处。有山有水有桥,一幅四平八稳、开放共荣的意蕴。夏末初秋,正是登山散步的好时节,你一身运动装备,漫步进园。
进园不久,就看到一处樱花林,林边大石块上刻着红漆隶书的介绍。早已过了赏樱时节,不仔细看,这片绿荫很难和落英缤纷的樱花产生联系。树下用灰白的细小石子撒铺成几条小道,弯弯曲曲地通向林子中间一片椭圆形的草坪,椭圆的两头,坐着各种灯笼形状的佛龛,佛龛周边还摆着几件粗朴的小石雕,古拙古雅,整个画面飘荡着几分日式枯山水的味道。出了樱花林,没几步就有嘻嘻喧闹的笑浪声入耳,樱花林的右首,有一片游乐场,人造的小溪流和小沙滩,五颜六色的小孩子们在家长们的陪同下,挖沙,堆城堡,汲水,打水枪,一条黑白相间的牧羊犬,在主人的诱导下冲到河里,叼起一只网球游回,引起小孩子们的一阵呼啸。帐篷、吊床、野餐垫铺设在有些干瘪的草皮上,恍惚在海边沙滩游乐度假。草皮中央一片空旷,有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一群粉色短袖T恤的年轻人,排着方阵,红底黄字的横幅在整齐划一的口号里飘荡:“……追逐梦想……励志前行……超越自我……”突然的声响惊到路边提着水管浇地的老头,卷边的草帽仰了仰,手上的水柱继续喷洒。
你登上了公园里的最高点,一座堆积的土山,不到百米的高度,你拖着步子爬,像在蹬水,坡度缓平的沥青路面,悠悠地引着你上到顶上。顶上一层半圆形的层台,就是这座山峰的阳台了,这样就可以“主峰揽胜”了,可以俯视到新城片区的大概,目力所及,近处是层层落落、修整别致的枝枝叶叶,远处是类似相机镜头里雾化模糊的天际线,唯有中间,看得清晰明了的是一栋栋正在拔高的楼房,一大片的广阔白皙的建筑工地,六台明黄色的升降吊塔,两只塔臂缓缓移动,像杵在地上的巨型矛戈,白墙蓝顶的工棚,像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一角。这样背山面水的地方,即使不懂风水,也会称赞这是块宝地,当然应该是布满趋之若鹜的楼盘。
浓郁的阳光给眼前的画面打上了曝光模式,你感觉工地上的热浪都溅到了脸上,鼻孔里都能闻到裹挟着沙土、石灰、塑胶的味道,隐隐约约能看到开发建设的轮廓,自左向右,8栋高层紧接着的是4层楼房,中间的洋房,草地、商业配套夹杂其中。温度起来了,热气流在视线范围内的地表上沸腾起一层一层的波浪,模糊了视线,黄土和飞尘膨胀上升,这样的画面,是激情,是欣欣向荣,是各种现代化、城镇化,是文件报告里数据的同比上涨,是GDP的增千上万……是那些耸立四周巨幅广告上描绘的盛世蓝图,那些广告你看不清楚,但你早已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告别闹市喧器,独享静谧人生……悦享风华,人生自此不同……一府双园,从容品质……绝代风华,自此与你长存……”
你从主峰下山,不想从原路返回,直接从山坡背面的绿篱和灌木丛中穿下来,山坡正面起伏较缓,红叶李、池杉、香樟、栾树、水杉,树木周边围绕着各种灌木矮植,艳粉、大红、奶白、浓紫的郁金香、玉簪花、鸢尾、金鸡菊,摇曳相嬉,各自盛开。而背阴的坡面则平坦空旷了许多,几株银杏、桃树、黑松稀稀疏疏的,长得很不好,营养不良似的,脚下搭着细木架支撑着,三三两两地簇着,杂草杂枝中间摇曳着几株小小黄花,几处石头搭的不规整的台阶,零零散散地横在被行人踩出来的小道上。你曲着膝盖,小心退着,有些乏了,一屁股坐在碎石块砌成的台阶上,硬邦邦的,有些略硬,不能坐久,你准备起身,眼前一点白亮,你突然发现台阶最边缘的缝隙中,挺着一株盛开的蒲公英。
已经9月中旬,早过了蒲公英浩瀚星辰般盛开的时间点了,外面成片成片的,都秃了、谢了、败了,叶茎都脱白了,苦塌塌地贴着地面,看不出和其他野草有什么不同,属于它们的喧哗热闹已经落幕。它细细的茎杆,顶着一团雪白,微弯时,像体态纤细的芭蕾舞女,踮着脚,倚偎在布满落地镜的墙壁。这一株不合时宜的小家伙,那么圆整,那么饱满,那么孤零零的,有点不像自然界的产物,像是人工弄出来,机器流水线上运下来的,像宜家出口处摆卖的人造假花,像快餐店里垂着的那些灯饰。扇缕风、洒把雨都可以让它的圆满破损,让它整个儿消失殆尽,可它不管,不顾。它看不到山坡那一面的繁华,它接受不到人工浇注的阳光雨露,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值不值当,就那么孤零零的。对于它,一株落了单的小小蒲公英而言,在四围堪称是荒漠的地面上,铆足劲地绽放。
你深吸一口气,轻轻地举起那团白絮,对着红日,憋着细密的力气吹下去,下一阵绒毛雨。那些融融落下的小星星,拂过你内心的柔软。你想起王安忆《我爱比尔》里的女孩阿三,捧在手心里的那颗透明温软的处女蛋。你突然生出一份温暖,潮气在眼眶中泛荡起来,你闭上眼睛,用力,不让汹涌掉下来。


本文摘自潇丹的《凌晨四点的樱花》
作者简介:潇丹,男,安徽桐城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做过记者、编辑。业余写作,在报纸及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本书描写了现代都市人的思绪片断、出生与成长后的日渐疏离、现代社会与江南水乡之间的隔阂冲突,以及现代人群的复杂感受。小镇青年、新市民、城市里永远的外乡人、爱情里独自行走的人、理想和现实媾和的人,他们的暗恋对象、父辈祖辈、职业爱好、思想火花……化成各色故事片断和细小的叙事。一位现代都市中年人所经历的细碎点滴,将在更多人身上一遍遍重演。从这本书中,我们会读到一些人的过去、一些人的现在和更多人可能的未来。
观后感
在后现代意味浓郁的中国当代都市场景内部,潇丹是深刻的体验者、观察者和文字记录者。他用独特的第二人称,沉潜其中,又出乎其外,为我们创制了一部情感入微、镜头幻变的人生剧集。
——艾青诗歌奖、三毛散文奖获得者 黑陶
很多时候,潇丹的文字似乎为多数浮游于城市的“孤寂游魂”而写。事实上,有一个乡愁满目的“失落的秘境”,在他第二人称居多的书写的动力后面,若隐若现。
——著名诗人、散文家 庞培
本书是作者与自我的对话,也是审视。分析生活近乎漠然的背后,其实是被城市生活遮蔽的热忱,只是这热忱,需要以理性的方式去剥离、剔出。潇丹给都市散文提供了一个捉摸不定“你”,读者和作者就此合一。
——小说家、杨柳风艺文空间创始人 阮夕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