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2680 母亲与纺线车║李文学(辽宁)诵读║箫雅

母亲与纺线车
(此文献给母亲节)
作者║李文学(辽宁)
诵读║箫雅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家家都有一个纺线车。我家也不例外,炕上经常放着一个纺线车。顾名思意,纺线车就是用来纺线的。它是把棉花纺成棉线的一种简易工具。纺线是我国过去传统耕织的主要生产项目。在四五十年代的农村,妇女们纺线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也是她们应知应会的一门手工技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妇女的勤劳与智慧。那时由于国家经济落后,人们穿戴主要靠家织布。家织布的外表虽然粗糙,不美观,但它结实耐用。为了遮风御寒,人们对它还是倍受青睐。要想织布就得先纺出线来。所以,纺线车就成了家庭中的必备工具。它不仅是一个纺线工具,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纺线车由一个纺线轮、摇柄、锭杆儿、底座、支架等构成。纺钱轮是用若干个木板条制作的。每根木板条大约五厘米宽,六十厘米长。一个纺线车只有一个纺线轮,纺线轮中间有一个小木轴,如细擀面杖那么粗。放在两根支架上。支架下面就是底座,底座也是用扁木方制作的。它顺着纺线轮转动的方向设置。端部有一个缠绕线的锥体,锥体是铁的,是专门插线穗柄用的。这个锥体也叫锭杆儿。纺线轮上每一根木板端头处,都必须先交叉缠绕上较结实的线绳。纺线轮和锭杆儿是用一条传送线绳连接。传送线绳起到传动的作用。它紧贴着纺线轮上缠绕的线绳。纺线轮上有一个摇柄,摇柄上有一个小洞眼,纺线时,右手的食指伸进摇柄的洞眼里,摇动摇柄,使纺线轮转动,传送线绳就把锭杆儿飞速转动起来。再把棉条织在锭杆儿上,把它抽出线来,不断延长的过程就叫纺线。纺线出自哪个年代,我说不清,可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可它休于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之后,城乡每人每年十四尺布票的日子结束了,纺织工业迅速挤掉了家织布。家庭使用的织布机被淘汰了,那纺线车自然也就没有用了。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母亲一年四季,不断的用纺线车纺线。我幼小的时候,爱听纺线车发出的嗡嗡声,这声音好似催眠曲,它伴我无数次进入梦乡,早晨我又在纺车的嗡嗡声中醒来。上小学时每到夜晚,我坐在纺线车旁的小方桌前,看书写字,母亲也盘腿坐在炕上,进行纺线。陪伴我们娘俩的还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将母亲和我的影子,模糊的投到灰暗色的土墙上。在那一灯如豆,满屋生烟的年代,我家的屋四处透风,微弱的火苗被风一吹,不停的摇曳跳动。煤油灯的灯芯是用棉花捻成的,燃烧时间长了,就会在灯芯头上产生燋状的硬点,影响发光。母亲就用做活的针尖,拨一拨灯芯顶上的硬点,灯光顿时光亮如初。母亲在纺线时,右手食指伸进纺线轮的摇孔,一圈又一圈地摇动纺线轮,年深日久,摇孔就越磨越大,且磨得油光发亮。母亲摇纺车的手指常常被磨出血泡。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只好忍着疼痛。她每次开始用纺车纺线,就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着细长的棉条,右手食指上少蘸点水,把棉条一头润湿,随即抽捻出一条线头织在锭子上,右手缓慢地摇着纺线车的摇柄,使线从棉条中抽出,从转动的锭子低处,慢慢地把棉条上的线拉长,再将手臂向后倾斜伸展,随着右手将摇柄反向转动,那长长的棉线便卷在锭子上的线穗上。左手不断的接续棉条,那枣核形的线穗越纺越大。像一个个大白萝卜。母亲从不疏漏每一个纺线细节,纺出的线均匀,细腻。她认真细致的进行纺线,不仅是一种认真对待生活的良好态度,更是对家人情感的切实投入。每一穗沉甸甸的白线穗,都诠释着她精湛高超的手工艺术。母亲纺的线攒到够织一机布时,她就把这些线浆洗一遍,晾干后拿给村里织布的匠人,掏手工费让他给织布。母亲把织出的白布,用蓝色或黑色的染料染一染,给家人们做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她每天不知疲倦的摇着纺车,以纺车为伴。纺车成了母亲的心爱之物。每使用一段时间,她就要在纺车的各个转动部位,抹上点油,以免纺车磨损。母亲用故乡的棉花纺线,用纺车支撑着这个家。嗡嗡、嗡嗡的声响,如动听的乐曲,成了我们家昔日生活的主旋律。
纺车从岁月深处走来,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一架纺车跟随母亲几十年。那些百转千回的往事,痛苦与喜悦、苦涩与甜蜜,都在纺车的嗡嗡声中,徜徉着、宣泄着…… 母亲是腊月十九日出生的,又是在寒冷的冬季离开我们的。她轻轻地伴着雪花而来,又随寒风而去。透过漫天飘飘洒洒的雪花,静谧铺就了一条圣洁的天路,母亲早已走进了天国的门庭。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依稀的泪眼,仿佛又看到了她正坐在小煤油灯旁,用手不停地摇着纺线车,进行纺线。母亲纺出的线,伴着我的思绪不断伸展延长,牵出了我对她老人家无限的思念。
2024年5月3日

【作者简介】李文学,男,汉族,网名:博文,195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建筑工程师职称。以前曾在阜新周末和阜新日报发表过诗歌、散文。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