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毽子
開甯.宁夏银川
翻阅古画或欣赏古诗词,或精读古名著等等,总能了解到古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古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游玩乐趣。感觉我们的老祖宗也会享受人生。如蹴鞠、秋千、毽子、风筝、跳绳等等,也已经流传了下来,深受现代人喜爱。
今天就谈谈关于毽子的内容
据了解,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底座上做成的戏具形式。《燕京岁时记》上说:"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
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经出现了踢毽子的描绘,由此可以推断,踢毽子这项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
六朝与唐宋时期,盛行于民间。尤其在儿童中十分普遍。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元代毽子游戏依旧盛行。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在清代,毽球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人更以踢毽子为业,毽子一会儿到脸上,一会儿到头上,一会儿在胸上,一会儿去背上,随着他起起伏伏、转来转去,就是不掉下来,堪称"博戏中之绝技"。

基本玩法是用足将毽子踢起,待其将落地时再将其踢起,以接毽次数多而不失落者为胜。后来发展出各种踢毽技巧,如盘、拐、顶,旋、钩等等。
踢毽子比赛包括单人赛和集体赛两种形式。还有一种叫做团踢的比赛形式。一些技艺高超的选手可以连续踢数千次而不让毽子落地。
踢毽子趣味性强,运动量大小可控,为妇女尤其是女孩子所喜爱。
小时候除了玩老鹰捉小鸡、旋转风车、打盒子、放风筝、抓石子、撞拐子、丢手绢、打沙包等等,踢毽子也是一项非常喜欢的游戏。
曾经找来铜板钱,裹上布,缝上皮管子,满院子抓公鸡采集鸡尾羽,做毽球。那时的公鸡还很瘦长,会飞到房顶、墙头、树枝上。尾翼上的羽毛光彩夺目。做好的毽球非常漂亮。
长大后,偶尔会通过踢毽子健身,后来也参加过一些踢毽比赛,享受踢毽带来的乐趣。
毽子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强化下肢力量,充分锻练全身,提高身体协调性。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是中国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刘开宁写于2024年4月10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