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宫•一半儿】
江南游偶得
翠柳
渔歌唱晚日偏西,
山影随风江面移。
人在画中谁最美,
影依依,
一半儿霞飞一半儿水。
赏读:
【仙吕宫•一半儿】江南游偶得,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在这首散曲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晚景。
“渔歌唱晚日偏西”,开篇便以悠扬的渔歌和渐落的夕阳为画面定下了基调。那悠扬的渔歌,似乎是从遥远的水面上传来,带着几分宁静和恬淡。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将天空和江水都染成了金黄色,整个画面都沐浴在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中。
“山影随风江面移”,这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动感。随着江风的吹拂,山峦的倒影在江面上摇曳生姿,仿佛整个自然都在随着这轻柔的风而舞动。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人在画中谁最美,影依依”,这两句则将人的情感融入到了画面之中。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晚景中,每一个人都仿佛成为了这幅画的一部分。而在这其中,谁又是最美的呢?是那歌声悠扬的渔者,还是那随风摇曳的山影?或许,最美的就是这份融入自然、与天地共舞的宁静和恬淡吧。
最后一句“一半儿霞飞一半儿水”,则是对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它将天空和江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那飞舞的霞光,仿佛是天空中的云彩在翩翩起舞;而那波光粼粼的江水,则像是大地上的宝石在闪烁着光芒。这种将天地之美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美不胜收。
整首小令,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晚景。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更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评:
结构安排:
整首小令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首句“渔歌唱晚日偏西”起兴,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黄昏图景。第二句“山影随风江面移”承接首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画面。第三句“人在画中谁最美”巧妙转折,将焦点从自然景色转向人物本身,引发读者对人物与景色的关系的思考。最后两句“影依依,一半儿霞飞一半儿水”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提升,以富有诗意的方式结束了整首小令。
修辞手法:
比喻:将景色比喻成一幅画,使得整首小令更加生动形象。
对仗:“渔歌唱晚”与“山影随风”,“日偏西”与“江面移”在音韵和意义上都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拟人:“山影随风”将山影赋予了动态,仿佛山也有了生命,随风摇曳。
语言优美:
整首小令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用词精准,无一赘言。如“渔歌唱晚”、“山影随风”等曲词都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动词应用:
动词的运用是这首小令的一大亮点。如“唱”、“移”、“飞”等动词都生动地描绘了画面中的动态元素,使得整首小令更加生动有力。特别是“移”字,既描绘了山影在风中的摇曳,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曲牌格式:
这首小令遵循了【仙吕宫•一半儿】的曲牌格式,这是一种小令的体式,特点在于末句的特定结构和韵律。末句以“一半儿...一半儿...”的形式出现,这种结构不仅加强了韵律的节奏感,也增加了曲子的艺术效果。
押韵:
整首小令押韵严谨,韵脚字“西”、(阴平)“移”、(阳平)“依”、(阴平)“水”(上声)都属于同一韵部,阴平,阳平转换互押,使得曲子在诵读时音韵和谐,悦耳动听。这种押韵方式不仅符合元曲的韵律要求,也增强了曲子的音乐性。
平仄:
在平仄的运用上,这首曲子也展现出了元曲的韵律特点。虽然元曲的平仄要求相对宽松,但这首曲子在平仄的搭配上仍然显得和谐自然。如“渔歌唱晚日偏西”一句中,“渔”、“歌”为平声字,“唱”、“晚” “日”为仄声,而 “偏”、“西”为平声字,这种平仄相间的搭配使得句子在音韵上更加和谐,读起来也更加流畅。
句子节奏:
这首小令的句子节奏明快,与韵律相辅相成。如“渔歌唱晚日偏西”一句中,“渔歌”与“唱晚”为两个短小的节奏单元,“日偏西”则为一个稍长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上的变化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韵脚旋律:
在元曲中,韵脚的选择与旋律的起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首小令的韵脚字“西”、“移”、“依”、“水”在发音上都具有一种悠扬、轻柔的特点,这种特点与曲子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景相得益彰,使得整首曲子在旋律上更加优美动听。
这首【仙吕宫•一半儿】的《江南游偶得》在结构安排、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动词应用、韵律特点上展现出了元曲小令的典型风貌,无论是曲牌格式、押韵、平仄、句子节奏还是韵脚与旋律的搭配都显得和谐自然、优美动听。这些特点不仅增强了曲子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在诵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曲子所传达的江南水乡的美景与情感。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性情温和、随遇而安,爱孩子、爱诵读,喜读书、喜旅游,追求健康、自然、快乐、充实的人生意境。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在多个公众号平台担任主播,做义工。播讲的长篇社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等作品上了喜马拉雅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