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爸》
文/安臣明//朗诵/马秀春
第十九章:爸爸的手
时间一天一天的重复,四季更替。从哥哥车祸残疾以后,爸爸每天抽的烟更多了,也不再爱笑了。
爸爸每年仍旧继续种三十亩水稻,每次施肥的时候,爸爸会叫上我,一起去。爸爸负责搬运化肥,我负责扬撒。
地里也是闷热的,在地里施肥的我,脖颈上挂着满满的斗子,里面还有三十斤左右的化肥,几圈下来,已经是汗流浃背。
再一次,快走到垄头的时候,看到我六十多岁的爸爸,吃力地从车上搬下多半袋子化肥,扛在肩上,身子更加佝偻,赤脚努力地朝着我走来。(爸爸年轻时,身体健壮,扛一袋化肥不成问题。)宽沟里的木板已经湿滑,当爸爸走上木板的时候,促不急防地连人带化肥摔了下去。
已经落水的爸爸,跳着摔进水里,沟水湿到及腰,化肥还稳稳当当在肩上。我看到爸爸像那默默耕耘付出老黄牛,不甘心败给岁月的他,一步步,艰难的从水里向我走着。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才知道爸爸真的老了。当爸爸走到我面前,把化肥倒进我的斗子的时候,我发现爸爸长着老茧的手碰破了一个口子,我看到斗子里白色的尿素粒,有了星红。我问爸爸:“疼吗?”爸爸笑了一下,甩了一下手,说:“不疼,没事!”血滴被他甩得老远,池水有了微红。
农闲的时候,他更喜欢一个人待在地里,手上总是拤着一根香烟,看着那远方金色的稻浪。那年的腊月,爸爸把他种的江米稻谷,让我用面包车拉上,去机米加工厂,磨成江米面。
然后,他骑上二八杠自行车,托上江米面,去集市上售卖。我说过:“爸,这还不如直接卖了,加工一下,还得花加工费,又得去赶集,能多卖几个子(子=钱)”爸爸笑了着说:“你不懂,直接卖江米稻谷,人家拿性,还得要求全白粒,咱家的虽然是纯江米,但是不是全白,粮贩子不给价,加工成江米面,托到集上,很好卖的。”
腊月寒冬的季节,有一次我去妈妈院的时候,正巧看到,中午后回家的爸爸从集上回来,风尘并没有打败他的笑意。
停好他的二八大杠,摘下小铁筐,爸爸兴冲冲地走进屋里。爸爸摘下线单薄的线手套,洗手的时候,我看到,爸爸长满老茧的手,拇指和食指干裂出道道引子,血迹隐约可见。
我问爸爸:“爸!咋不戴棉手套?”爸爸笑着说:“不冷,戴线手套方便,約秤的时候也方便。”我低头时,看到爸爸脚上的旧夹布鞋,土得更是寒酸,我埋怨着身旁的妈妈。不
以为然的爸爸和我炫耀着他今天的成果:“你看,今天,我去赶得稻地集,人家都认我这老头的江米面,都说蒸的粘豆包,黏糊好吃,回头客还帮我介绍新顾客呢。”坐下吃饭的时候,爸爸又得意得说:“我算了,今个(个=天),卖的两大袋江米面,要比直接卖稻谷,能多挣一百来块钱的。”
我出来时,特意去厢房看了一下,小铁筐,布袋已经空落,里面有一打白色塑料袋子,还有一个小小的水舀子,我知道那是穵江米面用的。
我知道,我缺少的是爸爸的精明和韧性。
作者简介:安臣明,笔名燕赵才子。普通农民,酷爱写作。河北省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协会会员。

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