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民歌,在青春脉博中激荡成长
文/朱军
一,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爱情与革命的完美结合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也姐带",这首经典桑植民歌,是新中国第一次组织编写《中国民歌》开篇第一首,其优美弦律,凄婉红色革命爱情故事,问鼎新中国民歌集的首篇。
这首桑植民歌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朝廷征招数千土家男儿,去东南沿海朝鲜战场抗击倭寇。这首歌就随之流传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上世级二十年代末,随贺龙革命的红一师师长贺龙族弟贺锦斋,赋于这首歌新的思想内涵。1928年4月,马桑与灯台花盛开的季节,"上马将军,下马诗人"的他,唱着自已改编这首桑植民歌,新婚告别妻子戴桂香上了革命战场。三年过去,戴桂香迎来却是丈夫一封遗书和一具冰冷尸骨。革命无情,爱情意深。长达70年,两万多个青灯寒夜,唯有屋内里灯台上的孤冷烛光,唯有丈夫坟前缕缕青烟,袅绕在马桑与灯台两树枝交搭枝叶间。爱人已逝,马桑灯台两树依就绽开簇簇血红的马桑花,依就绽开簇簇洁白的灯台花。
这首经久流传桑植民歌,自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1月由老一辈彭玉翠李德杰等传唱人,唱给给毛主席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作为桑植民歌经典先后多次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汇报演出等;先后多次由何纪光,尚生武,宋祖英,吴碧霞传唱到新加坡,悉尼,华沙等地;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利舍舒尔音乐厅,从而让桑植民歌逐渐被外国友人所知晓。这首桑.民歌在传唱中产生无数个版本,代表性有瞿英,刘赛,李红艳,山水组合,歌梅拉组合版本。
二,桑植民歌,曲与词艺术性高度融合,凸显青春张力

从曲上结构讲,有半句体,一句至七句体,还有穿歌体;多以五声音阶以宫徵羽调为多,角调较少,偏重小调;同音交替迂回重复,主音阶上方刚大气,二度音润滑流畅,具有舒缓明朗艺术特色,异音急进陡然,2/4,7/8,3/4多种节拍混搭,具有强化主题,弥补同音中单一平整舒缓不足,强化词曲主体,使词曲舒张有度,富有层次。
从词方面讲,西南官话为基础桑植方言在zh, ch,sh, r 四个卷舌音广泛存在,并准确使用,儿化音频繁叠用;衬字,衬词,衬腔大量使用,无论在起句,承句,尾句,句与句之间,还是在一句中的字与字,词与词有机融合,协调音律;形声字,拟音字频繁使用,让民歌具有纯真自然原始属性,具有丰富表现力;桑植本土方言俗语大量运用,富有独特地域性与民族性;赋比兴修辞方法塾练运用,让歌词自然,通俗,易懂。也充满生动浪漫诙谐活泼。
从桑植民歌演唱者来说,要求歌手具有桑植长期乡村生活经历,熟练掌握桑植土家白族语言与词汇;具有多种演唱技巧,具备省桑植民歌收,抖,甩等润滑腔调功底;熟练运用"逗把"唱法,准确表达歌曲中声音中收缩,延长,节奏压紧,收留,舒缓,把握音程上升,下沉,平移;具备即兴而作,即兴而歌,放飞自我,与群众进行广泛率真的歌曲表达力;具备走进群众,走进生活,走进时代能力。
三,桑植民歌,如青春的朝阳,旋起火辣辣湘西张家界民族风

桑植民歌,是中国民歌奇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独占鳌头,究其原因有二:来自山水自然,在劳动中产生,在劳动中壮大,桑植先民。以歌代语,以歌传情,给山水给民族民俗民风,给劳动给信仰给生活,赋予青青力量。劳动产生快乐,快乐产生民歌,没有劳动的民歌,缺乏灵性,缺乏灵魂。来自生活苦难与民族革命的抗争。他们敢于向自已不幸的爱情婚姻家庭抗争,敢于向大自然天灾水患风雷云电抗争,敢于征服自然,敢于向反动势力凶狠残暴敌人抗争斗争,敢于改造社会,推动民族与社会的发展。
如果说三千奇峰八百秀水,造就仙境张家界肌肤血液,那么桑植民歌就是武陵土家先民的民族精神。自问世那天起,就跟这里武陵万千山水,就跟随先祖诞生迁徙,民族兴衰迭变,新时代创新发展一起澎湃,一起畅响。桑植民歌无论从词曲内容形式还是表演者表现方式,来自桑植厚重民族历史,独特民风民俗,险要战略位置,其根基来自:
一一山水河畔田间地头生产劳作。桑植澧水是古代长江中流华夏文明蚕桑豆菽禾稻发源地之一,是汉晋长江以南冶铁中心,是丹砂,盐卤,白茶,土漆,砥石,丝稠,苞茅产地之一。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人民生活,创造民族信仰,创造斗争历史,创造桑植民歌。这些生产劳作过程,这些创造劳动的湘西百工是桑植民歌产生天然沃土。
一一万千年的祟尚男女平等,自由繁衍生息古风民俗。桑植,是考古学上桑植朱家台文化遗址密集地,境内新旧石器时代,商周,汉晋,时间上重叠起伏。四千年三苗蚕桑,禾稻,醴酒文化;两千年百濮,澧兰,土司文化;一千年东方大国古庸文化,八百年荆楚,充县,白族文化;两百年湖湘文化;一百年红色革命文化。诸多文化在此交融,相互依存发展。桑植文化,崇尚长幼无序,男女平等。崇尚青年男女自由交往,没太多如中原汉文化儒教理教束缚,他们可自由贸易,可自由在桑间濮地愉悦。长期以来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形成以歌传情传史的文化传统;形成十里不同音,同曲不同词,千人千音。
一一对自然对先祖敬畏,形成神灵至上祖先保佑原始精神信仰,庄重祭祀仪式中他们通过演唱舞蹈与神灵祖先心灵对话,祭祀中他们发明了庸鼓,编钟,缶鼎等;发明了与里木叶锁呐芦笙竹笛;认识朱砂,生漆,盐卤,白茶属性,希望在给先人这些祭品中寻回逝去先祖。他们祟仰太阳,凤凰,巴蛇与白虎,崇尚雷电,风雨,枫木。采掘砥石玉器,冶炼浇铸铜器铁器等祭器,形成荆楚巫筮盅尸文化习俗,在很长历史里,他们把母亲河澧水当成禮水来祭祀歌唱。他们把武陵山当成传说中巫山去朝拜。
一一来自28个民族青春血液与历史民族时代筋骨,他们吸纳苗瑶先祖笙箫芦竹笛,楚庸的土家大鼓,巫蛮百濮傩戏面具神器,唐虞稻草苞茅舞蹈,吸收南诏白族先民白茶的风花雪月拦门茶礼和服饰,吸收来自蒙古草原的彪悍奔放的长号古筝。他们团结一致和平共处,践行来自土家保家卫国民族精神,他们全民尚武习武,实行止戈为武传统。形成他们与生俱来若要中国亡,除非湖南男儿亡湖湘抗争精神。形成贺帅两把菜刀反抗,八一南昌起义建军,砍掉脑袋,只留碗大一个疤留守游击与留守精神;红二长征关山万里革命乐观与不怕牺牲红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形成新时代敢为天下先创新开拓精神!新时代康华棕叶,桑植白茶等民族企业;新时代中国好人胡松州,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等时代道德模范等
一一险要地理位置,桑植地处洞庭巴蜀东西呃喉,江汉五溪黔中武陵战略南北要地,凭山据河,物产丰富,是古往今来交通商阜物资集散要地。造就桑植人民豁达开朗,造就闭塞中呐喊反抗与斗争传统。澧水武陵是桑植民歌的千年载体,他们崇尚澧水,把澧水当醴泉,当苞谷烧,就有民歌中豪迈洒脱;他们依靠澧水,走出走入武陵大山,在咆哮奔腾奔走就有民歌刚烈;在潺潺碧波泛舟就有民歌的妩媚。巍巍武陵,造就民歌刚正不啊,崇山峻岭,造就民歌起伏跌荡,竹兰梅松,造就民歌秀丽芳香;雀泉雉蝉,造就民歌婉转声响。幽洞狭谷,造就民歌回味悠长。
武陵群山是民歌的词,那千年溇澧就是民歌的曲。千千万万桑植儿女就是民歌传唱者。
四,桑植民歌,在数代人传承中成长壮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民歌再好要人唱。桑植民歌经过师传徒传孙帮教方式,徒自学自悟模式,实现民歌有传有承,两者互帮互融。
共和国初期,产生彭玉翠,李德杰,尚立顺传承歌手,他们高超演唱技艺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认可。分别得到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贺龙同志亲切接见。共和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形成尚生武谷彩花张家庆罗希彦为代表国家省市县人才传承梯队。这些传承人才中,其中尚生武老师是值大书特书的。"除了吃饭和睡觉,我就在唱歌教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进步";"只要唱歌,就感觉到浑身热血满腔"。五十多年传唱,尚生武一生挚爱听歌学歌,唱歌,也乐于教歌。他所教的学生,连他自已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所指导学生,有专家,教授,歌手,音乐家,即有七八十岁老人,又有四五岁孩童,即有黄皮肤中国人,也有华人华侨,外国友人。他多次代表桑植民歌进京表演,听众不乏高层领导人及外国政要。
经过不懈努力,在党和政府支持下。1987年,波兰举办第十九届国际民间舞蹈赛,尚生武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深情演唱《桑木扁担软溜溜》《一棒棒儿捶在岩板上》;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3月,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桑植"中国民歌之乡";20022年,东方夜莺吴碧霞和青年舞者朱凤伟,朱瑾惠共同在国际舞台,共同演绎浪漫忧伤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实现歌与舞蹈完美融合。
五,桑植民歌,全民皆歌,筑巢引凤,重焕青春风采
好马配好鞍,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桑植民歌新时代春天。
桑植民歌从新中国成立,迎来发展井喷期。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全力以赴支持,形成全境全民唱桑植民歌的传统,主要表现在:组织57年1月,62年5月,79年10月,进京汇报演出;利用传统节假,举办元宵花灯,女儿节,六月六民歌节;利用县乡村文化站,广播站,学校,舞台,灯会,腊八,汇报表演等文化宣传途经与渠道,让民歌走进乡村山野,走进学校机关单位,走进工厂集市,走进老人小孩等心中。
三中全会以来,桑植县委县政府会同湘西州民委张家界市民委进行全面桑植民歌搜集整理,他们走向桑植44个乡镇村寨,走访民间近千名歌手,搜集到一万多首民歌,山歌1400多首,花灯典调129首,小调2oo多首,劳动号子2100多首,风俗仪式66首,叙事民歌长诗2部,编辑出版50多万字《桑植民歌集》,保存第一手民歌资料。
在全民皆歌感召下,中国民歌之父白诚仁老师亲自来到桑植,实地走访五道水陈家河洪家关民歌富足乡镇,采风时间长达20多天,并在桑植民歌基础创造出《小背笼》曲调,这首由欧阳常林作词,白老谱曲民歌。经歌手宋祖英90年央视春晚首唱一举成名,奠定歌坛大姐大地位,白老此后又多次来桑植,在桑植民歌基础上相续创作出《挑担茶叶上北京》《苗岭的早晨》经久不衰的民曲。除白老外,还吸引瞿希贤,何纪光,宋祖英诸老师等前来取经学习采风,何纪光老师在个人演唱会把桑植民歌《板栗开成一条线》《四季花儿开》《门口挂盏灯》唱到香港澳门新加坡。湘西苗山百灵鸟,首位入选格莱美奖民族音乐家宋祖英。则第一个把桑植民歌带上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一首马桑树儿搭灯台》《郎从门前过》,让台下两千多名外国观众见证东方民歌魅力。
六,桑植民歌,新时代,新展望
张家界看山看云看峰林后,去桑植瞻仰贺龙故居,红二长征出发地;行吟在桑植民歌广场触摸桑植悲壮土家民族史;仰望马桑树主题公园里红色星空,感受热烈奔放红色热土;下塌桑植民歌寨,嗨一碗土家糯米酒,啃一大口湘西腊肉;在未来民歌大剧场看红色革命歌舞,或许是你青春"仙境张家界,寻你新桑植"桑植民歌红色之旅途无悔选择。
进入新世纪,桑植民歌迎风起舞,破浪前进。再一次大范围盘底,制作出完备民歌影视资料,制作了非遗民歌网站,系统规范桑植民歌的词谱,整理出适合新时代《桑植民歌》新版本,会同有关文化部门编写民歌培训与教学教材。新建占地一百多亩民歌广场,新建马桑树主题公园,新建桑植民歌寨,开辟桑植民歌非遗网上博物馆等举措。
秉承引出来,走出去文化战略。引进山水实景人物代表谭盾,鲁颂专家学者前来采风,并产生良好文化产出效益。在桑植民歌基础上生了鲁颂创作出《甜甜山歌》,王佑贵创作出《心爱》,谭盾《天门狐仙》张建永《魅力湘西》均融入桑植民歌元素,县文旅宣传与县外文艺团体,大专院校等进行多途径友好交流与合作,把桑植民歌推向各个舞台,与各地戏剧,文学,旅游,红色研学部门进行跨行深度融合,让桑植民歌逐渐向演艺产业集团化发展,开展民歌节,大力推进桑植白茶棕叶大鲵现代产业化宣传。大力挖掘推陈出新,相续推出新时代桑植民歌《我的桑植》《英雄的故乡》《青青马桑树》等。
大力推进桑植民歌剧场项目立顶,选址,大力培育人才梯队,制定优惠民歌扶持与奖励政策。举办旅发大会和民歌交响音乐会。2024年4月,再度重启桑植民歌进京传统,向北京人民展示新时期桑植民歌文化魅力,再度向音乐院校专家学者学习,与首都群众面对面交流,这些举措,得到相关文化与旅游高度关注,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取得良好文化宣传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朱军,笔名湘君,湖南桑植人,桑植县诗词协会会员,张家界市网络作家会员。作品散见于《澧水文学》《天水文学》《澧水之水》《大亚湾文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