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晋峰
( 家在山河间 家在山河间 2024-05-16 山西)
收到好友张丽红《穿越时空的思念》一书,我一页一页细看,书里一行行铅字把我引入思念的时空。这是一部张有道先生逝世一周年,张家亲人为了纪念他而写成的文集。撰文者约六十余人,其中好文无数,有些堪称精品。成就这本书的是张有道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与社会贤达。如果把张有道先生比作一座辉煌的大厦,他的亲人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其他人则是一砖一瓦、一椽一檩、一卯一榫,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若要把张有德先生《千里思念泪成河》与王引串女士《永远的思念》比作梁柱,那么其余李文晓等人之文,就是画栋雕梁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60多人,70余篇文章,28万字,筑起张有道先生这座大殿的金碧辉煌。每篇文章都彰显着有道先生的光辉,记录着他高尚的人品,博学的才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串串脚印。首先,我感到这个家庭是一个有修养有信仰有道德的家庭;是个崇尚教育,热爱文化的书香门弟。全家老少几十口人在张先生的熏陶和教育下,个个能提笔作文,人人都是写作高手。这个大家庭和睦相处,齐家有道。这个家庭人人好学,个个都有品位,自带墨香。我们不妨翻开有德先生《千里思念泪成河》一文,欣赏美文的同时,看看张有道先生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的,他们兄弟的情义如何:“三爸,我爸走了……呜呜……手机里传来侄女撕心裂肺的痛哭声。抑制不住的哭声很大……每一声哭嚎都使大地颤抖。”“这噩耗如同晴天劈雳,震得我头脑发懵,紧握手机的手止不住颤抖,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泪水顿作倾盆雨,眼泪从下巴滴落,浑然不觉,全然不顾。心脏一阵一阵紧缩,心尖一阵一阵颤痛。整整一天,我的心情很乱,久久站立阳台窗前遥望家乡方向。心绪翻滚涌动,微风拂着悲伤,陷入深深的沉痛。”“我和二哥张有道相差三岁。……放学先看水缸还有多少水,然后就去百米之外水井为家里抬水。木板箍的大水桶,又大又沉。从井里往上汲水,靠绞动辘轳一圈一圈往上绞。那时我七岁,二哥十岁,大人挑两桶,我们俩只能抬一桶水,哥在后边我在前边。母亲嘱咐二哥,水桶多往你这边拉一点,让弟弟那边轻点,他小,压重了将来不长个。”“多年以后我才想:二哥个子比我矮,可能是那时抬水老把重量往他那边拉压的。”“我们小时候没穿过背心衬衣,衬裤裤衩更没穿过,大人小孩几乎都是棉袄棉裤贴身,身上空荡荡的直钻风,冷了就裹紧点。上学教室没有火炉,脚上冻疮溃烂很平常。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身上暖和点,把父亲一件破成片的皮袄缝了又缝连在一起。给我们哥俩的棉袄前胸各缝了一块羊皮。……问题是小孩子爱动,跑跑跳跳稍一出汗,黑色羊毛便粘了一身。晚上睡觉……胸前的羊毛自己搓掉,背后的羊毛兄弟俩互相搓。此时你说我背上羊毛多,我说你背上羊毛多,有痒痒的感觉,更有兄弟间的嬉笑情感。”这字里行间跳跃出来的是兄弟之间血肉相连的手足情,二哥去世怎能不使人泪水涟涟,肝肠寸断。“那年月,农村春节很单调……”二哥他不爱玩,“总是拉着我陪他去各家门口看对联。一边转悠,一边品评对联的词句内涵,看各家对联上下联贴对没有,斗方正反对不对。……在村里晃悠了几个小时,二哥记录了好几页纸,回家还喋喋不休意犹未尽。”“劳动间歇别人嘻笑打闹,二哥拣一根树枝,安安静静地圪蹴在地上写字。”梅花香自苦寒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年临帖练字研修诗词,二哥的文学造诣日益丰富厚实,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书写材料才思泉涌。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真草篆隶几乎全能。”2016年有德全家回到阔别34年的常村老家。“那天,二哥二嫂发动全家忙活,车到门口,亲人们衣着一新,列队鼓掌欢迎。大门两边贴了对联,院子里搭了喜帐,楼房正面挂了大红横幅‘亲人回家探亲祭祖聚谈会’;专门请了司仪安排了一条龙餐饮服务,一应费用二哥没让我们出一分钱。张家亲人百余人莅临欢聚,大门外礼炮十响,鞭炮炸响了十分钟,俨然过喜事一样热闹。”“如今,二哥与世长辞,我思念兄弟情深的难忘瞬间!我感动举家欢迎千里荣归的氛围!我更呼唤二哥凌霄归来!”读到此处,我泪水涌面,一头是敬重有道先生与兄弟手足深情。一头是为美文击节赞叹,一头是为他们手足别离而伤痛难过。有道先生作古,他齐家治平的思想我们从其点滴中仍能感知。比如,他侄儿张翼著作出版,将书寄与二爸分享。这种喜事作二爸的欣喜之余还能不夸赞一番,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张翼等到的是他二爸一顿痛责:作者简介部分为什么不写你是山西夏县水头常村人?你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的根在山西夏县水头常村。不管你走多远,都不要忘本。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批评,是对晚辈的教导,也是张先生作风的小见。《穿越时空的思念》里亲人与好友的佳作连连,拾起的都是张有道先生灿烂光点。他创建文化书屋,建起家庭文化馆,使一腔壮志有所寄托,使耕读思想能世代传家。李文晓的长诗《魂归老屋》这样描述:常村 乡间一座普通的农庄
张家 农庄一户普通的院房
祖祖辈辈善良写在邻里口碑
代代相传正气浩然自带光芒
耕读传家
把勤劳写在四季田园
孝悌仁本
把家风传在子孙心上
您是这老院的承建者
从父兄的手中接棒
您是这家风的弘扬者
把传统道德宣扬
这里
没有富丽堂皇的构造
却处处弥漫着
浓郁的文化芳香
这里
没有附庸风雅的装饰
却时时吸引着
参观者关注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