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时光深处的美好: 难忘的家庭迎新春活动
——20世纪70年代末纯真的岁月感怀
黄之翊
上世纪70年代,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与情感。70年代末,我们家中的迎新春活动,就是一个十分珍贵而又难忘的记忆。那时,每当春节即将来临,家中有两件雷打不动的事,就是要开展两项重要的迎新春活动:卫生打扫与绘画。
一、卫生打扫与随想
20世纪70年代末,家中没有什么家具,或者说家具粗陋简单。但家里的桌椅箱柜床等家具、大小物什及房间的角角落落都要保持整洁的状态,却是家中一贯的、坚定不移的习惯。这种习惯最能体现的一个时间,就是春节前夕家中的卫生打扫活动。
干净的环境,不仅令人精神愉悦,更可陶冶情操、塑造优良品格。本着这个认知与要求,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家中的一个雷打不动的事,就是要开展大规模的卫生打扫活动。而我们孩子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家中的大小椅凳都搬到屋外的公共水池边刷洗干净。那时住的是平房。当路过的邻居们忽然看见屋外这个水池旁,摆放了许多大小椅凳准备刷洗时,就知道一年一度的新春序曲即将奏响,更是我家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标志。
由于那时每把椅凳的四条腿及其四条横撑的表面不太光滑又积垢顽固,因此,最不好刷洗干净而又最需要重点刷洗的部位,就是这椅凳许多的腿与横撑了,而使得这个卫生清理行动的琐细与辛苦,如同一个小型工程一般,成为了一项需要耐心细致的硬作风才能完成的工作。当这些椅凳终于被刷洗干净后,家中的一项迎接新春的硬核任务就告捷了。
除此之外,家中其他的家具、门窗、天花板、墙角蜘蛛网、各室地面及各个角落等处的卫生打扫,同样繁复而琐碎。虽然家是一个旧家,但当我们把家中所有的方面都全部打扫干净且整理得井井有条时,顿时令人感到无比的清爽舒心和赏心悦目。不仅如此,还令人感到整理房间就如同整理自己的内心一样,使自己的心灵焕然一新、清澈明亮;更令人感到,整洁的环境,不仅能够给人以亲切、滋养、生机与豁达的精神力量,还塑造着每一位家人注重修养、勤奋自律的精神面貌与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打扫的过程,又是一个选择、扬弃并彰显劳动品质、智慧和能力的过程。因此,通过打扫,不仅能够增强大家崇尚卫生的观念、养成骨子里热爱卫生的习惯和掌握有效清理卫生的技能,更是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勤劳美德乃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重要一环。因此,打扫卫生,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而实则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的实践活动。 家,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居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承载、归宿与港湾。一个整洁的家,不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精神品格与气质,还会反映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当你的家整洁了,你就会发现,变好的不仅仅是居住的环境与心情,还有你的生活态度与智慧,甚而是你整个的人生。而一个脏乱无序的家,不仅易使原本快乐的心情变得颓然,更易使人懒惰、懈怠、不思进取。
在我国,倡导打扫卫生的观念与教育实践源远流长。清代文学家刘蓉所著的《习惯说》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后人也有解释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充分体现了“治一室”与“为天下”或“扫一屋”与 “扫天下”的哲学关系,形象地说明了任何大事、良习,无不是由小事、小习积累而成,而使“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成为千百年来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大事的至理名言、谆谆教导和殷殷希冀。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启蒙读物《童蒙须知》中也要求说:“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即凡是做人弟子的,应当洒扫住处的地面,擦拭桌子茶几,使之保持洁净。书本案卷笔砚等一切用具,都应当严谨整齐,并放于平常固定放置处。取用完毕后放回原处。他还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可见,朱熹不仅教人读书,还从童蒙阶段就开始启蒙教育孩子们养成热爱环境整洁的行为习惯。如此一来,不仅保持了居室环境的干净卫生、提供了整洁明亮的读书环境,更是培养了孩子们勤劳踏实的品格、做事的态度与能力。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开篇就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弟子规》中也强调:“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晚清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中的“扫”字,也是要求家人要保持整洁卫生的家庭环境。他指出:“扫者,扫屋也。”每天清晨,曾国藩都会早起并和孩子们一起,首先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干净,之后,再坐下读书,使干净的环境成为追求人生美好的一种无言的老师、无字的课本。明代思想家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中有句名言:“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其所表达的意思是,贫苦的人家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常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不豪华艳丽,但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美好气质。
《新编菜根谭》中也说:“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 意为财富不肯走进脏乱的家门;满身污垢的人,福气也不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整洁,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更是历代先贤对整洁意义的信仰、孜孜以求、教育实践和世代传承。
本着这个认知与实践,当我在离家上学、工作和成家以后,无论居住条件或工作环境如何,尽可能地保持室内各个方面的干净卫生和大小物件的整洁条理,成为了我一生中骨子里的热爱与习惯,更是父辈良好的家教与影响给我奠定的重要的习惯基础,让我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纷繁的世界里抑或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够努力保持头脑的清爽理性,而常常可以望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秀丽,感受“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幽雅绝俗,欣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的宁静姝美,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心于远的胜景与境界……
二、迎新春绘画活动
第二个迎新春活动,就是在春节即将来临的前夕,专门确定一日,开展家庭绘画活动。
那时,家中的客厅都是要挂画的。而家中父母,在对文化艺术的推崇方面,更是秉着高度的重视、深切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态度。因此,家中客厅墙上的挂画,不仅文雅精美、大气厚重,还清新脱俗、赏心悦目,而使家庭追求文化美的精神理念、风尚与志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要的体现与寄托。当家人每天在外工作或学习无论多么忙累,只要回到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客厅中庄重而优美的挂画及其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不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还能让人身心愉悦、意趣丰富;不仅能够让人在精神意识上得到熏陶和升华,更能对营造家庭向上向善、温润祥和的人文气息以及赋予家庭蓬勃的生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家的对外 “窗口”,客厅的挂画,还往往能够展现或表达这户人家的精神风貌与审美品位,彰显家庭文化的厚重与修养。
家中客厅主墙面的位置,即大门正对着客厅那面墙的正中,无疑是整个客厅墙面最核心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有一幅大型的猛虎上山国画,迎门而悬地、醒目地挂在墙上。画幅上,一头金褐色的猛虎,正从苍松翠柏、雄奇险峻的巅崖上阔步走来,既气势磅礴又从容不迫,既威风凛凛又神采自如,其威震山河的气概与雄阔浩然的英姿,无不令人感到直击心灵的震撼与赏心悦目,表达了家人吉祥平安、除病消灾的美好愿望。
这幅国画虎的绘画,由我父亲挥墨担纲。父亲是一位十分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又谦逊儒雅的人。他所拥有的广泛的业余爱好和一贯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使得他在琴棋书画乃至诗词歌赋等方面都有着非凡的素养与造诣。在这幅国画虎的绘画技法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堪称行家里手,使得画幅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几乎找不出绘画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令人无不敬佩之至,也更加佐证了父亲无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今天,父亲则依然把绘画纸、毛笔、砚台、墨及国画颜料等一切工具材料备好,之后,再把白色画纸铺在桌上,然后,按照他“意在笔先”的擘划,开始了他一步步认真而又细致的绘画工作。一个较大的时间后,他所创作的一幅新的猛虎上山国画就横空出世了。父亲以其娴熟洗练的笔墨功力、独具匠心的物象提炼、酣畅遒劲而又清新秀雅的绘画风格,创作出了一幅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的国画上山虎。同时,还由于他的笔墨与色彩运用得和谐恰当,而使得这幅国画上山虎不仅显得崭新亮丽与厚重稳健,还使得整个画幅呈现出了雄浑苍劲、气韵高逸的艺术效果。由于每年的虎画刻意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而使得每年新作的虎画,都令人感到比上一年的更好而赞叹不已!那时住的是成排的平房。这幅上山虎国画,由于正对着家的正门而悬,而使来家的客人甚至经常路过家门的人,都可以立刻观赏到。在国画上山虎的两边,还配有一幅简洁明快、庄重优雅的对联。它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蕴深刻、精巧流畅的文字,与虎画形神呼应、相映成辉,而成为了前者不可或缺的标配。这个楹联的书写任务,也由我父亲承担。
客厅一侧的墙面,也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安排了四幅一组的、内容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四扇屏国画。四扇屏,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格调高雅、意境优美的客厅挂画。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其四季俊美的姿容为代表,以各自高雅的君子情怀和正直的气节为品质,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钟爱,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书画家寄情抒怀的绘画题材。因此,我们将国画梅兰竹菊四扇屏挂于客厅的侧墙,不仅彰显了主人对梅花高雅怡人、兰花清幽秀逸、翠竹坚韧迥韵、菊花明秀淡泊的热爱、寄怀与追求,更是对梅兰竹菊四扇屏大气端庄、墨韵隽永的画面和整体格调倍加推崇,使得这种浓缩了传统文化内涵与诗意情怀的国画四扇屏,不仅为家中营造了典雅的艺术文化氛围,更为家中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个四扇屏的绘画,是由我母亲来负责的。她和我父亲一样,也是业余爱好。这个画手的安排,也是我父亲的高明和凝聚力的体现。他总能把一家人各个方面的才能,以积极、向上、鼓励、弘扬为内涵的激励原则安排调动起来,不仅让大家的文化素养得到很好的修炼与提升,更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愉悦与雅趣。比如,我母亲的文化学识及艺术素质固然也是当时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女同志,但如果她个人的才能不被激发调动起来,无疑只能是一潭死水。因此,我母亲每年能够承担这个四扇屏的绘画工作,就是我父亲即重视又正向地激励大家积极进取所取得的成功结果。于是,当父亲画完上山虎后,母亲就开始披挂上阵,开始把四幅长方形的白色的绘画纸进行仔细的准备。之后,按照预定的题材,调好墨色或颜料,就手持毛笔,分别开始了梅兰竹菊四幅美丽花卉的绘画。但每年所画的题材虽相同,风格却有不同,而使所作的四扇屏中的梅兰竹菊,一年比一年风姿绰约、清雅俊逸、生机盎然、新鲜悦目,为新的一年增添了新的艺术感受和精神滋养。母亲的画风清秀静雅,一如其人。
客厅另一侧的墙面,也就是四君子对面的墙上,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空白无物了,客厅就如同缺失了半壁江山。而倘若也有合适的挂画呼应,那就四合圆满了。因此,在这个位置,悬挂的题材则是一组国画山水四扇屏。
这组国画山水四扇屏的画作,由哥来承担绘画。哥也是一位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人。在父母热爱艺术、崇尚文化的家庭氛围中,他的勤奋好学和艺术才华早已为学校师生、父母单位、家属院的人们及亲朋好友所熟知与盛赞。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这面侧墙山水四扇屏的绘画,就非他莫属了。而他更备感这是一件十分光荣而重要的任务,则挥毫泼墨、欣然担纲。于是,每到这一天,哥就把笔、墨、砚、颜料等一系列工具准备好,把四幅白色的画纸展开,调好墨色与颜料后,就细心地绘画起来。一个时间后,一幅幅大气磅礴、巍峨壮阔、神奇瑰丽又清新悦目的锦绣山河就绘就出来了。画面构图精致,笔墨细腻,色彩明快,浑然天成,使画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清新感和强烈的艺术享受,并以其意境高远、灵秀俊美的山水表达,与梅兰竹菊的四扇屏遥相呼应,不仅气韵贯通、协调一致,更是端庄大气,相得益彰。多年来,每当人们观赏这四幅清新怡人又深邃厚重的国画山水四扇屏时,无不感慨于它们云蒸霞蔚的绮美、名山胜水的壮观、巍峨峻拔的气韵、碧波盈盈的秀色,而让人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一幅幅清新典雅又力透纸背的画作全部完成后,当把所有新作的画幅都更换上墙后,家中的客厅仿佛换上了新装,顿时焕然一新、澄澈明亮;不仅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新春气息、让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还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成为了那时家中新年的特殊符号和亮丽的风景,更承载着家人对未来美好的希冀与永恒的信念。
时光荏苒。每当我站在岁月的当口,这些珍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就会涌上心头,让我穿越时空,重温那个曾经伴我成长、温暖着我的岁月、镌刻着我们脚步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着那个年代承载的特有的情怀与感动。那是一个个珍贵无比的瞬间,是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画面,是我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与岁月的磨砺中,她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又仿佛绽放在我生命里的花朵,更宛若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无时不荡漾在我的心中,塑造着我的灵魂,激励着我的人生。那一幕幕诗意盎然又充满真挚情感的鲜活场景,如同一幅幅永恒的画卷,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更伴随着我人生中每一个坚实的脚步前行。
探路
文/黄之翊
父亲仙世已有14年了。
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祭父,我们都是和兄弟姊妹们一起,乘着他们的私家车去的墓地。
但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很想把去墓地的具体路线和里程搞清楚,以便今后再去墓地时,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还可以骑着自行车去,这样,更可以获得一个宝贵的健身机会。
于是今年,我决定在清明前的一个日子里,骑着自行车去墓地走一趟,以专程探一探这个具体的路线。
父亲的墓地位于驻马店市西南方向的香山公墓中。当我在百度上查询后得知,市内距香山公墓的里程约20公里。如果是这样,今后骑自行车去墓地,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二,我有了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暇日。天气很好,阳光明丽。一早,我就拎着手提包作为简单的行囊推车上路,开始了我前去香山墓地的骑行旅程。
好多年没有这样“长”途骑行了。
当我很快踏上西边的一条宽阔的驿城大道向南行驶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清新洁净、坦荡旷达的世界。它那极其平坦而又宽达60米的水泥大道,顿时令我感到,这个世界的疆域似乎都是无限平坦而宽阔的。特别是大道两旁的行道树,不仅高大挺拔、笔直整齐、粗壮繁茂,还在扶疏美丽的枝桠上,冒出了片片疏密相间而又鲜嫩的绿叶,仿佛把空气也染上了嫩绿,使得万物簇新而生机勃勃,更使得整个道路的景观,清爽宜人,舒心悦目。 几经转弯,很快,就来到了一条向南直通香山公墓的乡镇道路。这条路,虽然没有市区的大道那么宽阔,但却十分平坦笔直。其水泥路面的质地均匀细腻,颜色浅灰干净,似乎没有一丝的杂色斑点或色差。
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当我看到路边的树下偶然有农家的小土堆和路的两旁是大片大片的绿色麦田时,就忽然有种下乡的感觉,忽然心头涌出了一种久远的感情:几十年没这么下乡了,这简直就是我当年回外地老家的体验与感受,更瞬间感到,时间又回到了我年轻时的时光……
当我抬头仰望路边高峻挺拔而又整齐划一的行道树时,它们那欣长而又笔直的身姿,是那么的优美矫健,似乎是专门为它们修剪成这样美好样貌的,更如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仪仗官兵,抑或是航空职业的帅哥,身材标致,胖瘦恰到好处。
最吸引人的,是它们那蓊郁的树冠上朝天新发的绿叶,精神抖擞而又鲜灵活泼,在阳光的照耀下,欢喜地闪着亮光。这些鲜叶,由于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怀揣着对生命无限的新奇与向往,迸发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量。它们又时而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欢快的“沙沙”声,优美地吟唱在我的心上……
不觉已近中午,但天气依然晴朗,阳光和煦。特别是,中午的路上越发不见行人,只是偶尔有乡村的四轮飞驰而过,使得这条道路更加的静谧悠然。
当我在这条远离村落的路上又向前骑行一段时,忽然有一股乡村柴草或炊烟的味道,融和着树木的清香扑面而来,沁入心脾,并渐渐弥漫在空气中,十分馨香醉人!我不禁怦然心动: 这味道多么熟悉啊!它不是我回老家时,乡村那馨香怡人而又无比亲切的味道吗?这种熟悉而又馨香怡人的味道,直抵心灵,并瞬间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温润如玉的亲情和一种久违的感动!这种味道,不仅勾起了老家奶奶给我生命中带来的无数的温暖和美好的记忆,更饱含了我对一生勤苦而又慈祥的奶奶刻骨铭心的敬爱与无尽的缅怀!
此后,空气中都弥漫着这种蕴含着亲切记忆与美好情感的馨香,不离不弃地伴随着我骑行在这条乡镇道路上,不仅令我沉浸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思念里,更陶醉在一种诗意的包围和惠风吹拂的怀想中。我一路骑行着,同时还时不时地下车观赏着四周与沿途的风景,或拍照,或远眺。我像一个独行的旅人,心旷神怡地感受着野外乡村无限的空阔、馨香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感受着三月的春天在这里谱写的生动的长吟短诵;感受着乡间青翠宜人的气息与田园旷达的神韵;感受着乡野沁人心魂的清新、自然恬适的韵致和生机盎然的洒脱正在咏叹的生命的长调与短歌!
不久,路边的行道树忽然变成了一段中等个头但却独立茁壮的红叶黄杨灌木。其球状的株型丰满圆润,枝叶茂密有致,在中午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红亮悦目,令人喜爱不已。我不禁下车拥怀观赏,它是那么的红嫩干净,清莹秀彻,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不忍惜别!
不一会,见路东侧油绿的麦苗地里,有一位身穿绿上衣的中年妇女,在低头弯腰拨草或做着什么,使我顿时感到,我如同看到了老家的一位质朴可爱的嫂子……
再向前走不远,又见路的西侧比较低洼的油菜地里,有一位老妇人,已经头戴草帽,也在弯腰做着什么……我停下来,观看了一会儿。之后,礼貌地问她公墓还有多远。她站起身,定睛地看了我一下,然后热情地告诉我说:“前边就是!” 我知道,农村人所说的“前边”,常常还有很远的路程。我又进一步问她:“还要走几里路吗?”她用手指了指前方说:“不用,南边就是了!” 接着新奇地目送着我走远。
再向前骑行一段时,路开始变窄且有上坡了,我便下车推着走。不久,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条东西方向的宽阔的大路。
看着这条赫然横在面前的灰白一色又宽阔平整的混凝土大路,我的嘴惊讶得张开了好久。
这条路竟是那么的宽阔或开阔。当我看向两边时,它是无限延伸的。再向两边眺望时,只见路的东边是上坡。上坡的尽头,是遥远的灰蓝色山脉,犹如一幅意境深邃的水墨画,充满万般诗意!而西边则是下坡,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路,令视野极度开阔。再向尽头望去,是天边辽远的山脉和灰蓝色朦胧的村落,沉雄古朴而又宁静和谐…… 为什么感到这么开阔?原来这条路的两边没有任何建筑物或障碍物,连树木都在很远的地方。特别是路的两边,都是极其平整而又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使得这条路仿佛与两边一望无际的麦田自然接壤,而令人感到不仅开阔,还开阔得那么气势恢宏、无与伦比和震撼心灵!更有甚者,这种开阔,不仅能够使心胸无限打开,还能使心胸打开得,似乎可以把一生需要呼吸的空气都容纳进去。特别是,向西的下坡路,当你一眼望去时,它是那么的一览无余和畅快淋漓……
我伫立在路边,久久不愿离去……
试问,还有比这个开阔,更让人心怀博大而悠远的吗?
黄之翊,女,本名毛进云,本科学历。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乡村振兴研究院诗词院副院长。就职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
曾在国家级、省级多家知名文学刊物发表新诗、诗词、散文及小说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芒种》《名家名作》《青年作家》《(澳门)小说快报》等数十种文学刊物。诗词、新诗先后入选《中国新时代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大家诗典》《中国当代诗经十八家》《回眸:新世纪20年中国现代诗坛八家》《世界汉语文学经典诗词曲赋》《40年,40人一一致敬中国诗歌探索者》及《当代中国诗词精选》等数十部文学选本。有诗词、新诗被翻译成英文诗歌,发表于中英双语世界诗刊和世界诗歌年鉴中。有散文作品被重点大学中文教材收录。在全国文学大赛中,曾多次荣获诗词、新诗及散文创作特等奖、金奖等奖项,并被授予"中国新诗百年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世界汉语文学经典诗词曲赋名家"、"中外诗歌散文领军人物"、"全国诗书画风采人物"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