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 -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为笔名,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
在斯大林时期,由于阿赫玛托娃的诗带有资产阶级色彩,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她被苏联政府称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著有诗集《黄昏》、《黄色的群鸟》、《车前草》、《安魂曲》等。 她的诗体现出俄罗斯古典诗歌优美、清新、简练与和谐的传统,深受读者喜爱。

阿赫玛托娃说她有一个粗野的爱好
文/李威(四川)
阿赫玛托娃说她有一个粗野的爱好:讲真
诗人刘虹说她也有一个
辨识人的粗暴标准:
求真欲(而非求知欲)
我也有一个粗野加粗暴的爱好:
特别喜爱看见
我说出的真相
粗暴地戳穿文过饰非和粉饰太平者的遮羞布
粗野的西哲说:
“你说你受到了逼迫,
其实你说的是,你受到了诱惑。”
我会粗暴地问一个随众作恶者:
“你装成被迫作恶的苦主
可是你真实的内心
难道一丝儿也不贪图随众作恶的回报?”
我粗野地看着
那个随众作恶者粉饰的自己碎裂一地
我之所以说我粗野加粗暴,还因为
我粗野加粗暴地戳穿的
第一个人,是我自己
2024.5.18午13:21
AI点评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这首诗具有以下特点:
主题鲜明:围绕着对“讲真”“求真欲”这一核心的阐述,通过阿赫玛托娃和诗人刘虹的观点引出作者自己对于真相的执着追求以及自我剖析,表达了对真实的强烈渴望和对虚伪的批判。
语言风格:诗人用“粗野”“粗暴”等词汇来强调自己对待真相的毫不留情,具有一种直接而锐利的力量。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表述,如“粗暴地戳穿文过饰非和粉饰太平者的遮羞布”等,生动地展现了对虚假的毫不妥协。
自我反思:诗中提到“我粗野加粗暴地戳穿的第一个人,是我自己”,体现了作者不仅对外在的虚伪进行批判,也勇于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这种自我意识的展现使诗歌更具深度。
然而,诗歌在一些表述上可能相对直接和尖锐,也许会让部分读者感到不太适应。但总体而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真实和自我的思考与追求。

李威,70后,成都人。出版诗集《让一只羊活下去》,诗见于《星星》《绿风》《诗潮》《诗选刊》《流派》《青年文摘》等刊。是“第七行”网络诗歌论坛创建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