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荞麦饸饹
也许是夏天到来的缘故吧,不知怎么地,突然想起蓝田饸饹来了。
蓝田荞面饸饹,是当地特色小吃,闻名于西安周边。
甜荞麦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
说到蓝田荞麦饸饹,不能不谈到荞麦。
荞麦为蓼科植物,叶子性态皆类蓼。其花序总状或伞房状,白色,或间淡红色,花开时节,远望如雪,近看绰约。风起,花叶簌簌齐动,宛如麦浪。其籽又可食,故以麦名之。因子粒状类三棱,又名三角麦。
荞麦喜凉爽湿润,又喜阳光,故于岭原多见。然产量不高,脱皮后成面率只有十之三四,故不宜作主粮。蓝田多岭原,故宜种之,制作小吃。
因其不宜作主粮,而我皇甫川土厚壤肥,多种麦谷,荞麦罕见,故为稀物。昔日我等小儿,如毁坏他人之物,父母叱责,辄言:想赔人家荞麦种么?吾幼时听父母此言,奇之,记诸今日。
荞分两种,有甜荞,有苦荞。甜荞又名花荞,籽皮色黄绿。苦荞黑色,故又称乌麦。蓝田制饸饹,因荞麦皮亦磨成面含于其中,故甜荞饸饹偏黄,苦荞饸饹偏黑。亦可甜荞苦荞混于一体。
苦荞饸饹苦味重于甜荞饸饹,然非久食者不能辨之。
苦荞麦
欲收其利,必工其器。
论荞面饸饹,亦不能不论制作。
比之小麦面,荞麦面筋绵之性较差,故无法幹制,需用一种“饸饹床子"压制而成。
"饸饹床子",一端为两腿木架。架上有两横杆,一上一下。下面横杆固定于架上,向前又接一方木杠,杠尾亦有一木腿。木杠中间有圆槽,槽下包铁皮,铁皮制有小孔,筛子似的。上面横木亦横接于木架上,然其可转动,向前亦接一木把,把上穿一杵头,直径可与其下圆槽对接,手抓木把,上下活动,杵头在圆槽内活塞一般。
饸饹床子
饸饹之制作,先以水和面揉之成团,置于盆中若干时间,称之"醒面"。制作精良者,水亦有讲究。鸡旦大青石烧红,置于水中,水遇热石,"嗞喇"一声,即有烟起。取此水合面,较为筋绵,易成形且不易粘接。
醒好之面,撕成小团,大致一碗之数,塞于圆槽之中。使劲按上面木把,杵头入槽。面团受力,几十根细长的面条便齐齐冒了出来。
制时饸饹床子置于锅台之上,一面烧水,一面压制。面入沸水之中,算定滚数,即可捞出,凉水冰后,用清油拌之,色亮且绵韧,无粘贴之虞。再置于木盘之中,俟后食用。
凉调饸饹
人凭衣裳,马配雕鞍。
荞面饸饹,其食用可口,全在调配之法。
荞麦饸饹食用,有冷热两法,调配之料亦不同。
夏季一般凉吃,配菜一般为绿白色黄瓜丝。调味品精盐、香醋自不必说,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是必须的。荞麦性寒,芥末、蒜汁,辣子油,一为调味,二为解寒。红辣子油入眼,可以提神。芥末可以通窍,下得多了点,入口后浑身一颤,七窍六神皆通。如此寒热相济,色味俱佳,方为美味。
冬季多热吃,先用热骨头汤把饸饹浇热,在饸饹碗里浇上羊血和豆腐配制臊子,热气腾腾,撒入香菜、蒜苗丝和胡椒粉,亦配上辣子油,看起来黄、红、绿、白色俱备。吃起来通体舒畅,浑身暖和。
热饸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荞麦饸饹,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不过粗粮而已,何如细米白面?然粗粮细制,调配得宜,使其入眼入味,不仅养了本地人的胃,而且驰名周边,那就是蓝田人民的创造和智慧了。蓝田自古为厨师之乡呢。
因为皇甫川不产荞麦,加上家贫,我从小不知荞麦饸饹何味。第一次品尝饸饹,还是1985年入蓝田县城中考,在西街街头。
初中专毕业后,在县城工作,饸饹就不稀奇了。
以后到了江南,对于餐饮,也见得多了。然而每到夏天,还是会想起蓝田的饸饹,似乎又闻见了那饸饹的香味。
今年回乡,再去吃一次饸饹吧。
吃的仅仅只是一碗饸饹?不,满足的不是口腹之欲,满足的是乡情、乡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