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故事)
作者.陈社昌
话说张家村有个叫张三的人,无师自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至于对对子,那就更加厉害了。
他的名字很快就传遍十里八乡。不过,不管是什么事情,不管是什么地方;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张三这么厉害,自然招惹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秀才。
想想也是的,自己是正而八经的秀才,名气反而在人之下,怎么也想不通。
王秀才这个人,他是当地的才子,能力不怎么样,名气自然也不大。却总是自恃清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当他听说了张三的事后,早就坐不住了,我堂堂一个秀才,都没有他的名气大。不行!我必须找个机会会会他,压一压他的风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扬眉吐气。
可是,他们两个人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个忙于生计,四处奔波。所以,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天,王秀才吹着口哨,手里提着鸟笼子游走在街上。正好遇到赶着牛车的张三,他眼睛一亮,这不正是张三吗?便不容分说一把拉住人家。
“呃呃呃,你要干什么?”张三喊道。
“你不是张三吗?”
“你不是秀才吗?”
你看,有文化的人就是不同,连说话都是对子。
“搞半天,你知道我啊!”王秀才酸溜溜的。
“您有何事?等我。。。”张三的意思是说,你有什么事,等我赶完牛车再说吧。
可是,好不容易逮住的机会,王秀才岂能放过?他说:“我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今天,你非得与我对对子不可。”
“对对子?对对子是你们秀才的事,我一个穷人哪有这闲功夫?”
“我不管。”王秀才死皮赖脸。
见此,张三一点办法也没有。
街上的人听说要对对子,就围了过来。过去的人不像现在。现在的人有手机玩,不喜欢凑热闹。那个时候的人呢,听说可以看热闹了,听说有人对对子,一声吆喝,就围了一大堆的人。
张三施礼道:“小人只是个粗野农夫,没有读过什么书,怎么敢在王秀才面前班门弄斧呢?在下认输了。”说完还准备离开。
王秀才又一把拽住,你不是很有名气吗,方圆几里地,都知道你的大名,我堂堂一个秀才。。。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了。意思是你这么厉害,不比怎么行呢?不过,他嘴里却说:还没比就认输。几个意思啊?是想当缩头乌龟吗?要认输也可以,你现在就跪在我身边,叩三个响头,拜我为师。
秀才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么多人见证,一旦拜了,蓑衣再大,也在斗笠底下。
张三虽然不管这些,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说要跪拜就火冒三丈,说:“秀才老爷,你不要凄人太甚。。。实在要比,小人这就和你比试比试。你请出题吧。”
王秀才一听,可高兴了,抬头看见人群里有个农夫担着一担红苕也在凑热闹。于是说道:
生苕是甜熟苕是粉夹生苕有甜有粉。
张三听完,也在四处看了看,就看见附近有个卖茶杯的店子,想了想便答道:
圆杯不瘪瘪杯不圆四方杯不瘪不圆。
哟,不错!对仗工整。秀才一惊,这张三确实有点歪才。看来,我得给他来点文雅的,看他如何应对。于是,王秀才略加思索,张口道:
熟读四书五经满腹文章圣贤辈。
张三一听,挠了挠头,答道:
试看七贡八章空口白话小人心。
王秀才一听,哎呀,这还了得!他的对子不但没有拦住张三,反而让人讥讽了一番,他脸上挂不住了。一抬头,看到人群中有人提着个大蓝子,里面放一个小蓝子,于是又出了一个上联:
小蓝是蓝大蓝也是篮小蓝放到大蓝里两蓝共一蓝。
张三听说了,正好附近有个棺材铺,瞬间来了灵感,随口说道:
棺材是材秀才也是才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材合一材。
话音刚落,现场立即响起了一片哈哈大笑声。王秀才一看,气得不行,拨开人群,灰溜溜的走了。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陈社昌,男,农民,现居长沙。长沙作家协会会员。系网络作家,其《命也》在2022年《当代作家》期刋发表,并获一等奖。是当年《当代作家》第九期封面人物。在番茄免费阅读网可查《陈社昌》就能查到其本人多部长篇小说。陈社昌最善于写散文,诗歌。其中现代诗约有两千余首,古诗词也有数百首。是现实主义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