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邮票里的家国情怀
作者:马文刚
三四十年以前,与远方的亲友联系,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写信。邮票是寄信贴用的凭证和标识,被称为“国家名片”,从方寸空间可以看到国家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科学发明、锦绣河山、名胜古迹、优秀儿女、丰沛的物产。邮票题材十分丰富,可以获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天文、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各方面的知识和乐趣。闲暇时光,我经常翻看几本旧集邮册,重温那个纯真的集邮岁月。时光荏苒,这些小小邮票竟陪伴着两代人走过了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代。

我的集邮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常往家里写信的是哥哥和二姐。哥哥在山西省高平市驻军某部当兵,二姐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上学。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次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通知去取信,一家人都会竖着耳朵听,听见了父亲的名字,我、三姐、弟弟会抢着跑去取信。那时候的邮票大多是8分钱的普通邮票,邮票图案是《北京建筑图案》北京饭店、《祖国风光》万里长城,有时候贴两张4分邮票,邮票图案大多是《祖国风光》海南风光、《北京建筑图案》首都体育馆,20分的是《祖国风光》天山,3分的邮票是黄果树瀑布,10分的是东北林海。有时也有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三姐将邮票剪下来,泡水脱胶,将邮票和信封分离,然后放在旧书里吸干水分,再集中保存起来。寒暑假,二姐将这些邮票贴在一个本子里。我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解邮票票面上的内容,向姐姐们询问票面的建筑、植物都是些什么,人物是谁,有何了不起的成就,问邮戳上市县在什么地方,离我们多远。二姐总是兴致勃勃地通过邮票给我们讲述祖国的壮美河山、历史故事,让我们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生活有了更多的亮色。
1985年秋,我在滦县一中读高一,二姐在一中当老师,她将这些珍贵的邮票给了我,收集、欣赏邮票成了我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收集邮票是不少学生的课余爱好。1986年4月23日,我花1.80元买了一本红色封面的小集邮册,将邮票一张一张地插在邮册里。这本邮册成了我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枚枚邮票陪伴我走过了多少个日夜,通过邮票我学了不少历史、地理、政治、美术、人文方面的知识。同学刘亚东有不少邮票,我和他互换过一些重复的邮票,我俩的邮册也常给同学传看。同学张晓东互换给我一些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的邮票。我和刘亚东课余时间经常到位于县城新站的滦县邮政局邮票柜台去欣赏邮票,只是那时我囊中羞涩,偶尔才买几套低面值邮票,有航天、生肖票、《教师节》纪念、国庆35周年等。至于高面值的邮票和小型张邮票,我只是欣赏,并企盼将来参加工作后再买。没多久小邮册填满了,二姐夫给我买了一个大开本的集邮册,同时还给我买了几套高面值的精美邮票。我每次路过学校传达室,都会留心靠在窗户玻璃上的信件,一旦有认识的师生信封上有好看的邮票,我都会给他送信,这样就有很高的概率能得到那张邮票。我特别羡慕穿绿色制服的邮局工作人员,那时曾想,我要是一名邮递员,每天欣赏源源不断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邮票、邮戳,该有多好啊!

我集邮册里的邮票。

我集邮册里的邮票。
1989年9月,到秦皇岛就读燕山大学以后,我收集的信销票开始多了起来,得到一张花花绿绿的邮票的感觉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邮票上盖着一枚枚来自各地的邮戳,一封封书信,承载着亲友间的梦萦魂牵。所有的青春都热爱远方,集邮让我学到知识,更让我对未来不断产生无限美好的憧憬!邮票镌刻着时代前进的足迹,传递着精神火炬。“一枚邮票一个故事,一套邮票一本书”,从方寸之间了解邮票中丰富的历史、绮丽的风景、闪光的青春,进一步培养爱国爱家、勤学上进、逐梦未来的品质,不断增强精神力量。
1990年5月初至10月1日,燕山大学派出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在秦皇岛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帆船竞赛志愿服务活动,我班27位同学全部加入志愿者行列。期间,我很荣幸地请亚运会帆板男、女冠军蒋琛、张小冬(现任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在集邮册上签名,还和他们合影留念。集邮册扉页上还加盖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帆船竞赛(9月20日)开幕式纪念戳、(9月30日)闭幕式纪念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的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为此举国上下付出了许多艰苦努力。

1990年9月,作者(左)与亚运会帆板冠军蒋琛(上图中)、张小冬(下图右)合影。

1990年亚运会帆板冠军蒋琛、张小冬在我集邮册上的签名。
我收集的纪念邮票,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题材,大国崛起的辉煌如同一幅幅绚烂的画卷被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我收集的特种邮票涉及动物、植物、体育、绘画、风景、生肖、工艺品等诸多科目。现在感觉,我邮票里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苍山洱海、避暑山庄等不少风景是我接触最早的“航拍图片”……
1988年发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系列邮票第1枚是《秦皇岛港煤码头》,整个画面描绘了秦皇岛港新煤码头的规模和气势,洋溢着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劳动热情,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系列邮票之《秦皇岛港煤码头》。
参加工作以后,收集的邮票就更多了。有了经济来源,开始舍得花钱买纪念封、明信片和四方联。通过邮票学习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对于后辈是难得的好教材。唐山二姐家外甥在成长过程中,对邮票产生了兴趣,我就将所有的邮票给了他。我儿子上小学时,外甥上了大学,他又把手里的邮票送给了我儿子。以邮为驿,情牵万里。外甥在英国留学期间,特意收集了千余枚外国邮票,回国后全部送给了我儿子。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些花花绿绿的画纸吸引住了,翻看邮票成了他那时候每天的科目,我们将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互相传递,在交流与分享中培养他对语言文字、美术绘画、动物植物、山川河流、体育赛事、历史文化的热爱。集邮册像一座微型“博物馆”,又像一部浓缩版的“百科全书”,借助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孩子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欣赏了祖国各处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认识了世界各地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见证着祖国的迅猛发展。后来,儿子离开家乡到外地读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这些邮票又成了我日常的亲密陪伴。
唐山滦县是我的故乡。1995年发行的《中国皮影》特种邮票其中1枚是《河北滦县皮影人物》,图案选用了清末滦县皮影中的一个小生形象,取材于清代滦县皮影戏《黑水国》中西蜀秀才韩幼奇父子夫妻在阵前团圆的故事。韩幼奇,人物脸谱夸张,斜直线从额头向下,一气呵成通天鼻,眉毛和眼睛向上吊起,人物形象既清秀、聪颖,又潇洒、大方,富有立体感。滦县皮影起源于古城滦州,流行于河北东北部唐山为中心的地区,是滦州秀才黄素志由皮影创立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约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滦州皮影人物小巧,雕刻以线刻见长,刀法犀利多变,雕镂精细,造型夸张极富装饰性。其唱法中以其掐嗓唱法最为独特,几百年来深得观众的喜爱。1986年7月28日,现场观看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大会后,我特意买了这枚《纪念邮戳卡》。1996年7月28日,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的时候,国家邮政局发行《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一套4枚:农舍、工厂、街景、海港,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山的新面貌。

《中国皮影》特种邮票之《河北滦县皮影人物》。

《纪念邮戳卡》。

《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
我在第二故乡秦皇岛北戴河还见证了《北戴河》特种邮票首发式。国家邮政局发行《北戴河》特种邮票,首发式于2001年8月5日在北戴河海滨举行,一套4枚。利用版画形式,将一湾海水映衬下的蜿蜒起伏的联峰山、群虎盘踞的老虎石、百鸟翔集的鸽子窝、彩帆点点的夏日中海滩4个著名的观光景点勾勒得栩栩如生,全面地展示了北戴河迷人的自然人文景观。首发式当天,临时邮局为集邮爱好者加盖邮戳、纪念戳、邮发信件,还举办了全省规模最大、展品最全的河北省第七届集邮展览和中国邮票博物馆馆藏的珍品展览。2003年12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其中1枚是“毛泽东在北戴河”。2008北京奥运会那年,儿子12岁,他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场观看了奥运会女足比赛。他收集的邮品是包装精美、设计独特,内含纪念邮票、纪念戳、纪念封、纪念章以及领导致辞、比赛赛程等丰富内容的《第29届奥运会足球比赛秦皇岛赛区承办纪念》大型邮折。

《北戴河》特种邮票。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邮票。

《第29届奥运会足球比赛秦皇岛赛区承办纪念》大型邮折。
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家的通讯联络经历了公用电话、住宅电话、传呼机、模拟手机、数字手机等方式,通讯越来越方便,使用邮票的场景变少了。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电商物流越来越便捷,家信、邮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经与远方的亲友纸墨飞鸿、传递邮票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翻看着旧邮票、信件、明信片,想想当年的青葱岁月,激情澎湃,探寻邮票背后的“大国小家”的发展变迁,字里行间流淌着花样年华……
作为时代的象征,邮票记录了民族历史、塑造了国家形象,折射着新中国75年来的建设成就及百姓的生活变迁,承载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荣与梦想。方寸之间使我们回望过往,重温流年,不忘初心,壮行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