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村 不一样的人(朱国喜)
去年我参加的文学培训班,有位授课老师谈到了茅盾文学奖,还谈到了获茅奖的河南籍作家及其获奖作品,其中就提到了乔叶和她的长篇小说《宝水》。乔叶长期在河南文学院工作,我与乔叶见过几面,都是在文学培训班上,她是老师,我是学生。对乔叶的作品,我很喜欢,散文和小说都读了一些。这次听说《宝水》获了国内最高文学奖,自然迫不及待地买来阅读。
这是一部以乡建为题材、反映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应该是豫北。小说以象城附近的予城的宝水村为主要写作对象,讲述了该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中的人和事,刻画了以青萍、老原、孟胡子、大英、九奶等人为主要人物的众生相。小说中的“我”叫青萍,是省城报社的记者,因为多次遭遇家庭变故而患上失眠症,便提前退休,到宝水村暂居,以缓解病症,却在朋友老原和村支书大英的诱导下,参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建运动”,投身于宝水村村史馆的建设工作,既服务于民,又治愈了失眠症。“我”有文化、有知识,也有见识,热心肠,愿奉献,克己爱人。宝水村是老原的老家,老原在象城做生意,听说宝水村在转型,便在老宅里开办农家乐,请青萍来照管。老原人厚道,也大方,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孟胡子是“乡建专家”,在各处从事乡村改造建设工作,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精明独到的理解,很会与村民打交道。大英是宝水村的党支部书记,性格泼辣大胆,做事雷厉风行,拿捏人拿捏事有分寸,知变通。九奶是宝水村最年长的老人,视力差,耳朵却好使,是宝水村的“贾母”,见惯了宝水村一带的人和事,看似糊涂,实则心明眼亮,大智若愚。当然,小说还刻画了一系列其他人物,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比如,大曹虽有一身编筐捏篓的好手艺,却把自私自利当精明;香梅人长得年轻漂亮,却逆来顺受,经常遭丈夫殴打;杨镇长为了政绩,经常关照宝水村,却精于官场世故而左右逢源、上下兼顾,在政府与群众间搭桥铺路,游刃有余。
几十万字的《宝水》,故事集中发生于一年内。小说没有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所写人和事,都是农村人、农村事——修房盖屋、邻里纠纷、接待游客、谋划发展……时代众生相便在这些与过去的农村既一样,又大不一样的变化中呈现出来。
《宝水》这部小说写现在的农村,表现当今的农村,但给我的感觉是熟悉,是亲切,是在场感。作家乔叶用她那朴素的语言,不疾不徐地一路写来,时不时还夹杂着方言土语,让人感觉到土而有味。这正是活生生的农村语言,写农村农民需要用的语言,刻画农村人物最好最恰切的语言。什么人说什么话,农村人当然说的是富有农村特色的话,唯有说农村话的人才像是农民。乔叶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在小说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拿捏得很到位。也正是用原汁原味的农村语言,九奶、大英、老原、孟胡子等一帮人物的形象才各有特征,跃然纸上。
宝水村是乡村振兴中的典范,是无数个正在振兴中的乡村的缩影,其间蕴含的成功经验、暴露出的问题,都值得借鉴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乔叶的《宝水》所写的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人,无疑是抓住了时代热点,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面可资观照的镜子。
(作者单位:河南省确山县一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