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放天养原生态理念 培优产业链条拓产增效
武穴农水集团武黄湖公司生态渔业一路走强
5月20日,令‘天仙艳羡’的“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的美景又在武穴市武山湖湿地公园“观鸟台”浓情上演“现实版”:一大早,一船船活蹦乱跳的鲜鱼从湖里围网中起运,装上一辆辆配有专用设备的货车运往重庆、四川、广东一线城市及江浙等地。从湖中到岸边,来自周边镇村和临县的20多名专业渔工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身上脸上挂满了被刚入箱的鱼儿扑腾溅起的水珠但依然笑容满面。货车发动前,冷链车司机有条不紊地将专用冰块安装到货车上顶棚上,配合增氧和控温----这一系列动作看得出武黄湖公司渔业生产经营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走上了生态型升级发展之路。
近年来,武穴市农水集团武黄湖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黄湖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服务武山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需要,牢牢紧扣水生态保护和生态渔业发展这个关键“抓手”,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实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公司坚持守护一湖碧水、建设“湿地慢城”和铸造生态渔业品牌三力齐发,协同促进,筑就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生态渔业发展上,该公司认真贯彻《渔业法》,积极开展“人放天养”模式创新,推行标准化生产,杜绝投肥、投药,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培优培强发展动能。公司主产的鳙鱼、鲢鱼、鳊鱼、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成鱼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检测,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公司注册的“武山湖”牌鲜活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为武穴市生态渔业品牌。据武黄湖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国介绍,为了培优市场,满足全国各地客户对武黄湖渔品的需求,武山湖每年举行“夏捕”和“冬捕”,今年“夏捕”于4月24日正式启动,前后持续约40天,预计可起捕鲜鱼40万公斤、收入650万元;10月份进行“冬捕”,预计可起捕鲜鱼100万公斤、收入1350万元。 武黄湖公司渔业创立于1954年,大湖水面22000亩,最高年份产量可达240万公斤。过去武黄湖渔业因单纯追求产量、过度捕捞,外加销售渠道单一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高效目标。现在实行生态养殖,合理利用水生资源,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由于鲜鱼品质优良,成了市场抢手货,利润翻了番,渔业也成为公司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湖区目前鱼类长势抽测和市场行情摸底,上半年经营目标任务可超额完成。
武黄湖公司董事长潘阳兵表示:“我们始终围绕‘让武穴城市之眼更靓丽’做文章,力求把武山湖建成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高地。渔业是公司的支柱产业,我们坚持以供应链思维拓展生产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生态提效、提质增效、改捕增效、改销增效、节约增效,不断提升渔业效益,生态渔业一路走强。抓住武山湖流域综合治理契机,加强主业内部融合,整合发展生态保护、文旅开发、特色餐饮服务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纳周边人员就业、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文冯怡红 涂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