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二十四
运 城
我说运城,不是大范围的运城市,实际是今日的“盐湖区”,多年前是“安邑县”。抗战爆发前,我的三伯父李崇才先生于“而立”之年当了安邑县县长。十年前,我的女婿从台湾的“国史馆”查到民国27年的一封电报,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发给蒋介石的,报告安邑县长李崇才率领军民抵抗日寇的战绩。从前真不知道,现在已是过眼烟云,不提也罢。
我站在浩渺的盐湖畔,眺望白茫茫的盐池,直达天边,我的思绪飘荡:这就是几千年来人们食用的咸盐?永远用不完?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盐池的盐在上世纪80年代停止食用,被海盐取代,现在仅是工业原料了。本世纪初,我写过几本叙述晋商的书,但我没有下功夫考据过,为什么冀商、豫商没有形成规模?会不会与运城的盐有关系?盐,自古是国家掌控的紧缺物资,直接牵系着国计民生。晋南的商人占有“地利”,通过贩盐获取“第一桶金”,而后用积累的资金从事粮食、绸缎、铁器等贩运,直至垄断国内和国际的茶叶市场,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贸巨擘。看来,运城的盐是晋商发迹的始足点,大概不无道理。
晋商五百年,由运城盐商起始,以两湖茶商终结,莫不如是?
2024.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