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嵘《读书日感悟》赏析
一罗培永
学海书山充背囊,
此生歧路悟多长。
人从撇捺立求稳,
事看言行正则刚。
养气清晨邀曙色,
凝神夜月赋华章。
应知三万天方短,
莫守朝霞误夕阳。
一一一一一一一
分句赏析
"学海书山充背囊,此生歧路悟多长”
观学海之浩瀚,书山之巍峨,心中感慨万分。夫学海书山,乃人生之两大宝藏也。学海无涯,知识如波涛汹涌,须臾不可懈怠;书山高耸,智慧似群峰竞秀,日夜须攀登不止。
身处其间,当以充背囊之志,孜孜以求,汲取学问之甘霖,领悟智慧之真谛。此生歧路多矣,或有迷茫,或有困惑,然惟有悟道,方能明了人生之真谛。
故当怀敬畏之心,对学海书山常存敬畏之情。勿以浮名虚利为念,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此,则此生虽歧路多,亦能悟出真理,成就非凡之事业也。
“人从撇捺立求稳,事看言行正则刚”
观人群熙攘,各具形态。人者,从撇捺立而求稳,犹树之植根,根深则叶茂。撇者,犹人之情愫,或喜或忧,或明或暗;捺者,乃人之意志,或坚或柔,或定或移。求稳者,必内心平和,步履从容,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内情所困。
事者,观其言行而正则刚。言行一致,则人心悦服;表里如一,则事可长久。正则不邪,刚则不屈。行事须光明磊落,言语必诚实守信。正则刚强,犹山之峻岭,风雨不摧;刚则不屈,似水之东流,百折不回。
人应立稳求平,事当正则显刚。如此,则人心定,事理顺,一片和谐安宁之景。
“养气清晨邀曙色,凝神夜月赋华章”
晨光熹微,破晓之际,养气于其间,邀得曙色之柔辉。遥观东方,霞光万道,犹如锦绣之屏,映照苍穹。此时之气,清新而宁静,深吸一口,肺腑皆舒,神思飘然。
及至夜幕低垂,月华如水,又凝神于斯,以夜月为伴,赋华章以寄情。仰望苍穹,玉盘高悬,清辉洒落,如诗如画。心中之思,随月光流淌,化作笔下之墨,流淌成篇。
养气于清晨,邀曙色以修身;凝神于夜月,赋华章以寄志。生活之乐趣所在。愿此间之景,时光之河,直至白发苍苍。
“应知三万天方短,莫守朝霞误夕阳"
观天地之间,浩渺无垠。三万天日,实乃短暂一瞬,犹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朝霞绚烂,固然美矣,然莫因此而误了夕阳之红。
朝霞之美,在于其绚烂多姿,犹如青春之年华,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然青春易逝,岁月不待人,若只守朝霞之美,则必误夕阳之韵。夕阳之韵,在于其深沉厚重,犹如晚年之智慧,饱经风霜而更显厚重。
时光荏苒,不可虚度。既要珍惜朝霞之美,亦要品味夕阳之韵。如此,方能在三万天日之短暂岁月中,留下无悔之人生。
一一一一一一一
全诗赏析
学海书山,充盈背囊,此诚为求道之始,悟理之基。观夫学海之深广,书山之巍峨,皆心之所向,志之所趋。此生歧路虽多,然心自定,悟道何长?不过一心向学,矢志不渝耳。
人立世间,撇捺之间,求稳为本。犹若草木之生长,须根深土中,方能屹立不倒。事之成败,亦在于言行之间。观言行之正则,可知人心之刚。谨言慎行,以求心正身刚,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浮名所累。
清晨之际,养气于身,邀曙色之辉,以照吾心。凝神于夜,月华如水,赋华章于纸,以抒吾情。此间光阴,虽短暂如朝霞,然亦足以砺志磨性。三万天方短,人生如梦,转瞬即逝。惜时如金,莫守朝霞而误夕阳。
学海书山,虽浩渺无垠,然心有所向,必能登其巅峰。此生歧路虽多,然心自定,不为外物所惑。养气凝神,修身齐家,此所求也。三万天虽短,然心之所愿,必能成其功。莫守朝霞误夕阳,当趁年华,奋力前行。
以学为舟,以书为帆,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悟道求真,修身养性,此生之所愿也。赴学海书山之旅,以求真知,以成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