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依兰飘香(之一)|李云刚
①干坝塘
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
搭上过山车,与螳螂川握手欢歌
五百里滇池奔入眼底
睡美人*留宿干坝塘,村庄
挨着磷化工企业,栖息滇中红土山凹
小海口,200、300号信箱*军转民
十八岁的天空,一柱火炬烈焰熊熊
四千余名五钠人,置身红色砖房内外
制造洁净心灵的依兰香
②春天
号角吹绿改革的浪潮,五钠人
蜕变为中轻依兰人,我修复一辆辆
德国奔驰四驱装卸车
汗水飞溅墙裙,黑板报上的团徽
在游泳馆和足球场上,奔腾、发光
浓缩洗衣粉,飘香万户千家
东北大米,食用油,顺利通过
职代会检测。东南亚最大的
合成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
与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濯洗
人间烦恼和污垢
③营销
烟霞缭绕塔尖,营销大众情人
我乘坐绿皮火车,走出干坝塘
打领带着西装,奔向天外天
依兰精油浓缩的期许,一个车皮
推动一个车皮的洁领净
收纳颗粒粉尘,筛选商界精英
梦的颜色,不再掌控黑白
产品研发中心。配合一线诗人
打劫南方驰入北方,国内
驶向国际的州际列车
*睡美人:洗衣粉品牌;200号,300号信箱*,50年代军工单位。
2024.05.21午
李云刚的诗篇《见证依兰飘香(之一)》以深情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独特视角,特别是聚焦于一座水电站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变迁,以及一家化工企业的转型历程。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记忆与情感。
### ①干坝塘
首段“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不仅点明了地点的历史意义,还通过“搭上过山车,与螳螂川握手欢歌”这样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工业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睡美人”作为洗衣粉品牌的隐喻,暗示了工业化进程中,生活消费品的创新与普及。而“磷化工企业”、“军转民”的描述,则反映了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②春天
第二部分通过“号角吹绿改革的浪潮”引入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五钠人的转型为“中轻依兰人”,象征着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市场化的转变。作者个人经历的细节,如修复德国奔驰车、黑板报上的团徽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映射出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积极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段中提到的“浓缩洗衣粉,飘香万户千家”,既是对企业产品影响广泛的认可,也是对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赞美。
### ③营销
最后一部分转向了市场营销的视角,描绘了随着企业产品走向市场,个人也随之成长,从干坝塘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过程。“腰间的文PP机”(可能指的是传呼机)是90年代通讯工具的象征,反映了那个时期商业活动的现代化特征。“营销大众情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产品市场成功的期待。而“打劫南方驰入北方,国内驶向国际的州际列车”则寓意着企业发展的雄心壮志,以及产品影响力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市场的愿景。
整首诗不仅是对特定企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艺术化表达,充满了对时代变迁、个人奋斗与集体成就的深刻感慨。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和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发展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