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散文)
尹华
慈悲:原为佛教用语,指慈悲而富有怜悯心。例如:凡事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给予他人快乐和拨除他人痛苦,这是慈悲。真正的慈悲不是同情,也不是善良,是你心底对世间万物的仁爱包容和爱。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有慈悲的人,能从沙漠中感受到一草一木的悲喜。就连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曾说:"只要心怀慈悲,心性的美丽自然会显现在我们的脸上。"他认为:"经营者不仅要有"爱"和慈悲之心",更重要地这种"爱"“慈悲之心"深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融化在企业员工的血液里,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才能有益于世人和社会。
在佛教中,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中,慈悲的对象从亲近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的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的众生。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有他平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能有慈悲心的人,它会使我们的内心宽阔,柔软、坚强、这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慈悲有多种表现,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养一只八哥鸟有二年了,这只八哥鸟很有灵性,就是不会说话。八哥鸟整天在笼子里蹦蹦跳跳,甚至往笼子里左撞右撞,想飞出牢笼,盼望自由天空。我拿一块肉给它吃,它一边吞咽,一边望着我,好像带有哀求眼光,这时我生出慈悲心,心生怜悯。我与朋友商量,在我的劝说下,朋友最终把这只八哥鸟放飞大自然,我认为也是一种慈悲的表现。
有一种慈悲令我对它崇敬和仰慕,那是关怀临终者。也就说不嫌弃将要死去的人,终始不离不弃地零距离与他接触,给予他的关怀安慰和温暖,把你的慈悲心融入他的心灵里,使他消除对死亡恐惧,挫折、伤害、愤怒、怀疑和怨气,使他安静和安详地慢慢离开人世。有的临终者很容易产生罪恶感,愧疚和失望,让他把这些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这时他的内心就能够平静下来,满足他个人真正的愿望。
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需要慈悲,让临终者知道你正在为他祈祷,正在通过修行承担他们的痛苦和净化他们的恶业,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更慰籍的礼物可以送给他们呢。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添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和上级,爱动物,你就有一颗慈悲心。张爱玲有句名言: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作者简介
尹华,男,笔名般若,党员、广东雷州人,已退休。现是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以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金声诗刊》。荣获中国散文网举办"三亚杯"文学大赛金奖和中华作家网举办"魅力中国"文学大赛的作家情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