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捻春】婷筠
玉鹭畅翔歌八闽, 翰墨雅赞新时代” 厦门市湖里区书法家协会第三次理事会,在最美人间四月天入住尚雅溪院,开展笔会和参观考察奎洋镇上洋村亨阳湖廉政教育基地等景点。
天公作美,春雨霏霏。避开了城市的繁华顿然热血沸腾,迫切接近想往已久的“尚雅溪院”,享受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
穿行在满目青翠的茂林修竹山道,没有机器轰鸣,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呼啸而过欢腾的风声,绿野堂堂,安详地徜徉在春日。
我们是来寻找乡愁的,同时也是来解读乡愁的。乡愁是一条清彻的涧水,乡愁是一首经典的老歌,乡愁是一朵馨香的花瓣,乡愁是空中云天上月,
背依青山,面临溪流。想象过无数回的尚雅溪院,恬美安静而富有活力召唤来宾。这是一幢形具徽派的四层独院,翠竹掩映,无拘无束。鱼嬉清泉,自由自在。
尚雅溪院的主人,一对红袖添香鸾俦燕侣的才子佳人,以经营书画名噪艺坛。以卓越成就与明慧谦逊赢得当地村民的尊敬,也带动了许多乡亲与同行发家致富。
清雨飘洒,间歇疯狂,扑灭不了我们热情洋溢的青春烈火,我们仍然顶伞参观,惊喜于88岁与96高寿的老人,她们脸颊
红润,言语铿锵。村庄留守的多是老人。年青人拖家带口驻扎城市,在异地发芽生长。
青草的香气与菜园里瓜果蓬勃生机,房前屋后的母鸡公鸡在啄食、追逐,古朴幸福的田园图景。
最美不过青山绿水,村民们终日仰首青山俯首清流。
尽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呼吸乡野清新的空气,欣赏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幽静美丽。使人忘却纷扰苦恼,给人以与世隔绝的伊甸园般的感觉。
亨阳园整座大宅院门庐威严,庭院宽敞,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其主人尊严的守护在村口,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子孙衣衫褴褛的出去,鲜衣怒马的回来。
繁体异体宇在书法创作中一直模糊不清,容易混淆的字和用法必须具备清晰的认识。
参观中发现“斗”显然错用了。
名词中的斗,必须用斗。动词时则用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夜,仿佛时光停留。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恍若隔世,没有浮华喧嚣,古朴村落皈依着我们灵魂的隐隐诉求。田野、山峦,见证着像花一般神奇地由枯萎而重新灿烂的升华过程。人是宇宙大世界之中的一分子,与万物同宗同源。
夜来梦蝶入仙庄,鸾凤鸣歌听绕梁。
晨曦暮阳,布衣菜饭,百般品相,一半一半,便是圆满。
怀远楼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南靖最高的土楼。门口有联:和靓既康禄,贵子共贤孙。
世界文化遗产产生的旅游效应让这里的人们活得既先进又闲适。如今旅游把现代工业社会、后现代知识社会的元素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景象对接交融在一起,在游荡着乡愁诗的生活图景中,人们的内心洗净了浮华,浸润着远古的宁静。
土楼文化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它似乎在唤醒现代人的直觉、本能等原始意识,告诉人们,倍加珍惜人类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工业文明我们不拒绝,信息文明我们欢欣。
人们解脱了烦恼,心归于宁静,与阳光、群山、溪流融为一体,进入宇宙的沉睡之中。自然万物成了浑然的大家,使凡间的小家变得微不足道,它收留了人,如同收留了整个村子,没有隔阂,只有安详,身心归一。
每个人时刻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与印记,每个人时刻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立历史。在前天的明天稚嫩着追求,在昨天的明天执著着想往,在今天的明天怀抱希望。以一个虔诚的文艺信徒,锈迹斑斓中披荆斩棘,七彩绚烂中马不停蹄,豪情激昂中砥砺奋进。
附:陈婷筠,笔名怡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
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风暖云溪水》《人约黄昏后》《花开一扇门》《梦回花间有呢喃》以及诗集《眉眼盈盈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