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散记 (之一)
吴熙禄
导语:1968年春,我在军区学习和在陕西日报社实习期间,借采访之机或星期天曾观瞻过几处古迹。虽说是浮光掠影,但在大漠当兵的农村孩子来说,面对数千年古都充满了好奇,印象很深。离开五十六年来,过往经历萦绕于怀,旧地重游之心与日俱增。近期终于下了决心,七十七岁之际,踏上圆梦之途。卧铺上难以入睡,吟诗一首,早六点发给亲朋好友:
早年闷罐岱南行,今日普快沿旧程。
古稀重走老干线,同样路途两样情。
未及成年换戎装,大漠防空边月冷!
五十九年恍惚过,白发满头夕阳红!
到达西安,在老乡燕相强(木弓)的陪伴下,先后游历了兴庆公园、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华清宫、兵马俑、华山、钟楼、鼓楼、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一行除了工作过的老报社消失、只在新陕报留影稍有遗憾外,上天(登华山)入地(观瞻地下博物馆),所游远超预期,可谓收获满满!归来将游历观感分别整理成篇,分期发给亲朋好友,作为此次西行的纪念。
之一
玉环雍容 介石狼狈
——重游游骊山之感慨
1968年暮春游骊山时,因为处于特殊年代,华清宫封闭,没能走进这千年脂粉遗地,只是在外围看到当年蒋介石下榻处、后窗玻璃上的弹孔和裂纹,提示这里曾经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
华清宫进不去,我们在军区政治部新闻科胡干事的引领下爬上半山腰,瞧了瞧“捉蒋亭”以及委员长的藏身之处。
(1)那时年轻顽皮,几个小兵先后攀爬四五米钻进石缝,搞笑“扮”了一下藏身的蒋介石,体验当时这位国民党党魁的狼狈相!
对于华清宫,由于年轻,历史知识缺乏,并不知道杨贵妃是哪个朝代何许人,只是在胡干事的讲说中略知其事。后来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阅读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后,这才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与华清宫的关系。
据记载,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其中有三十六年冬春几个月在骊山华清宫度过,尽享温泉泡澡之福。此间纳妃杨玉环后,“三千宠爱于一身”,
(2)大约有十一年与杨贵妃居住此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长恨歌》把君、妃的恩爱和杨玉环的娇态妩媚,描写得淋漓尽致!
君王的宠爱投射在汤池的建造,那是穷工奇巧。用玛瑙、白玉砌成的汤池,镌有鱼虫花草。池波荡漾,那图案就活起来了,美人洗浴,恍若畅游水晶宫一般。杨玉环作为贵妃,其生活起居的唯美达到了极致!(3)
千年后,同在骊山后麓居住,敦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的蒋介石,就没有杨贵妃的待遇了。当然了,如果委员长顺从民意,以民族为重,张、杨自然是对上司厚待有加的。可惜,视共产党为心腹之患的蒋介石,顽固坚持他的“攘外必须先按内”的反动方针,继续敦促张、杨剿共,宁愿做刺刀下的儿皇帝,也不愿看到人民政权在抗日中壮大。
面对家乡深遭日本鬼子蹂躏、深恶痛绝蒋介石剿共的东北军官兵,张学良数次哭谏这位拜把子兄弟,恳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战,然反动透顶的蒋介石不为所动,这才有了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兵谏。
张杨携手,派卫队解决了蒋介石的侍卫。待到卧室捉拿委员长时,听到枪响后的蒋介石已越墙而逃,由于翻墙时一只鞋掉落墙内,这位总统大人穿着一只鞋爬上骊山半山腰的石夹缝中躲藏起来,因光头闪亮暴露后被东北军发现“请回”!其狼狈之状,可想而知!
然正是蒋某人的狼狈,换来了全国统一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发动“西安事变”的功臣张学良、杨虎城,一个失去了终身自由,一个牺牲了全家包括秘书家人的性命!所以此事变地点受到后人的高度关注,我也不例外,否则我不会在游完华清宫累的够呛的情况下,冒着被旅游团甩的可能,继续攀登,
(4)终于五十六年后再次登进“捉蒋亭”!
“西安事变”作为历史常识,无需我赘言,但了解了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后,对于事变中的人物,还是有了新的认识。
据记载,当东北军的一个班长把蒋介石从石缝中“请”出来时,胆战心惊而又无地自容的总统耍起了无赖:“打死我吧,打死我吧!”在旁的营长“恭敬”有加:“哪能打死你!张司令请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战!”纵观张、杨兵变的初衷,此细节应该是真实的,我对东北军官兵的大义肃然起敬,而对这位残害同胞、纵容倭寇的军阀头子蒋介石充满了鄙视:若想死,你在华清宫的下塌处正襟危坐,等待所谓的“叛军”枪毙好了,还赚个“死节”的清名,何必仓皇出逃,落个狼狈下场?对比毛泽东面临敌机轰炸险境中的神情自诺,感觉国共两党的领袖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我目睹岩石上“蒋介石藏身处”六个字,沉思良久:字“中正”,行不“中正”!若早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民国总统哪会有当下的狼狈!观摩亭后岩壁上称颂张、杨的题字“丹心照汗青”五字,感慨万千!“汗青”者,史书也,也是张学良字“汉卿”的谐音,语意双关,令人回味!这位请缨坐镇西北剿共的张司令,被属下的国仇家恨推到了历史潮流的正面,不再干“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汉卿”才无负“汗青”!否则其形象比胡宗南好不了多少!
历史事实顺从了民族意志。狼狈不堪的委员长为了保命最终还是接受了中共和张、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八项主张,不管多么勉强,蒋某人形式上还是成了抗战的“统帅”……晚年“浪子回头”,同意台湾回归,只是天不假年,令天下炎黄子孙抱憾!
而杨玉环呢,安禄山反叛,唐玄宗西逃。作为替罪羊,在马嵬坡香消玉损!当下不管李胜素的《梨花颂》唱的多么悠扬婉转,那“君王”的情并非那么“痴”,为了保自己的命,“丽质”照样“弃”!《长恨歌》之“恨”,岂止男女失信的切齿,实在是朝代由盛转衰的国殇!
环顾骊山后麓乃至西安古都:地上,游人如潮,唐装大兴,“贵妃热”如火如荼!我这才悟出了华清宫导游面对青少年津津乐道的谜底。天上,数千年来有多少乐极生悲的幽灵在飘荡,哀婉着历史的回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5)从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到安史之乱,骊山作为长安的东南门户,见证了太多的朝代兴亡……
骊山文化的意义,不是引领唐装,而是告诫歌舞升平背后的危机!
骊山悠悠,此恨绵绵……
2024年5月20日于汶河社区(原金鼎花园南区)
注:
(1)几十年前改为“兵谏亭”。
(2)见白居易《长恨歌》。
(3)华清池精美的设施毁于安史之乱。
(4)旅行团“一日游”不包括“捉蒋亭”。
(5)见白居易《长恨歌》。
